红薯栽种后期管理技术(红薯种植技术之后期田间管理)
推荐文章
红薯从茎叶生长高峰期至收获为生长后期(薯块盛长期),春薯在栽后100天以后。本期主攻目标是:护叶、保根、增薯重。本期末叶色褪淡即正常落黄,叶面积系数在2.0左右。
红薯栽种后期管理技术(红薯种植技术之后期田间管理)
一、防早衰:
若9月叶面积系数下降过快,落黄较早,可喷洒1%尿素与0.3%磷酸二氢钾液,促进光合产物的合成。
二、控制旺长:
若后期叶色依然浓绿,叶面积系数不见下降,可以提蔓不翻秧,喷洒2遍0.4%磷酸二氢钾液促进薯块膨大。
三、防旱排涝:
遇连续干旱应浇水,遇连阴雨时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四、防治食叶性虫害:
发现有红薯麦蛾等食叶性害虫危害时,要及时防治,药剂可用2%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5%氟虫脲可分散剂1500倍液、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养花卉号提醒在红薯收获前10天停止用药。
五、适时、安全收获:
1、适时收获:红薯薯块的成熟无明显期限,收获时期通常根据当地温度和用途而定。
(1)看红薯用途:对不同用途(如加工、鲜食、留种等用)、不同情况(如需腾茬)的红薯,其收获期应分别对待。红薯在地温15℃以下块根停止膨大,10℃以下茎叶开始枯死,薯块在9℃以下时间长了易受冷害。如作鲜食用商品薯,早上市,趁价格高效益好,特早熟品种可早收,如特早熟品种豫薯10号,春薯到8月上中旬即可上市,每千克2元,每亩鲜薯产1500~2000千克,产值达3000~4000元,还能种一季冬菜。还有早熟高产品种如郑薯20、龙薯9号、苏薯8号等早熟高产品种,春薯到8月下旬生长期120天上市,每千克约1.6元,每亩鲜薯产1500~2000千克,产值达3000~4000元。如需早腾茬,可在10月上旬收获,但红薯产量减收10%左右。
(2)看温度:当地温降至18℃以下,淀粉就停止积累,因此,淀粉加工用薯,在地温降至18℃以下时,即可收获加工淀粉;若留种用及作商品薯贮藏的鲜薯,当地温降至15℃以下时开始收获,先收春薯后收夏薯,先收种薯后收食用薯,至12℃时收获基本结束。
2、安全收获:红薯收获时,要做到安全收获,先收春薯后收夏薯,先收种薯后收食用薯,至12℃时收获基本结束,选无雨天上午收刨,当天下午入窖。
红薯收获方法有多种,机械收获、半机械收获和人工收获。使用机械收获要求尽量连片种植,田间做垄的规格要均匀一致。半机械收获,利用简易机械化先将薯块挖出,然后人工捡拾、分装。徐州红薯中心研制的以小四轮拖拉机作动力的收获犁效果较好,该收获装置使得工作效率比人工收获提高10~15倍,红薯收获损伤率与漏收率均比人工刨收大幅度减少,特别是在沙壤土大面积种植、结薯位置正常的田块,漏收率与损伤率均低于1%。田块较小、丘陵坡地以及沟边、田埂、梯田堰边和保护地种植的红薯须人工收获,人工收获比较灵活。
无论是机械收获,还是人工收获,收获时要注意做到"四轻""五防"。"四轻"即轻刨、轻装、轻运、轻放,"五防"即严防受暴晒、防霜冻、防过夜、防碰伤、防雨淋水渍。有条件最好用塑料箱分级、分品种装箱或用条篓装运,严防破伤和污染。装运时筐内垫草,避免碰伤,尽量减少薯块破损。入窖前要严把质量关,把有损伤、病虫害、龟裂的薯块杜绝入库或单独存放。作为种薯贮藏的薯块,在田间收获时要特别注意将不符合本品种特征特性的薯块剔除,以保证种薯质量。入窖贮藏期间,还要注意通气、保温,冬季保持窖温在10~13℃,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窖内留足1/3空间,保证有足够的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