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孟花园网 > 绿植养护 > 盆栽绿植 >天仙子碱(天仙子碱致死)

天仙子碱(天仙子碱致死)

时间:

天仙子碱(天仙子碱致死)(图1)

天仙子碱

化学成分白曼陀罗植物(其他曼陀罗属植物也一样)各部分都含生物碱,但以花中含率为最高,达0.43%。生物碱中以天仙子碱为主,天仙子胺次之(叶中生物碱含率的主次恰与花中的相反)。

天仙子碱(天仙子碱致死)

毛曼陀罗花头含总生物碱约0.3~0.4%,主要为天仙子胺及天仙子碱。

药理作用①中枢作用

白曼陀罗花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东莨菪碱,有显着的镇静作用(阿托品则兴奋大脑)。一般剂量可使人感觉疲倦、进入无梦之睡眠;它还能解除情绪激动,产生"健忘"。个别病人可产生不安、激动、幻觉乃至谵妄等阿托品样兴奋症状。过去仅知其可作麻醉前给药,现与冬眠药物合用(在某些情况下,可不用或少用冬眠药物),产生强大的协同作用,广泛应用于"中药麻醉"。电生理方法证明,东茛菪碱对大脑皮层及中脑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有抑制作用;临床实践证明,毒扁豆碱(静脉注射,可用至4毫克)有良好的催醒作用,说明其麻醉作用可能与中枢性递质有关。东莨菪碱对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抗晕作用与治疗帕金森氏病的作用,都比阿托品强。

天仙子碱致死

化学成分叶中含东莨菪碱(scopolamine),天仙子胺(旧称莨菪碱)(hyoscyamine)[1],阿托品(atropine)[2],天仙子胺N-氧化物(jupscua,omeN-oxide)[3],天仙子碱N-氧化物(hyoscinN-oxide)[4]。还含黄酮:7-甲基槲皮素(7-methylquercetin)3-甲基槲皮素[5],槲皮素-3-鼠李糖葡萄糖甙(quercitin-3-rhamnogluco-side),山柰酚-3-鼠李糖半乳糖甙(kaempferol-3-rhamnogalacto-side),槲皮素-7-葡萄糖甙(prercitin-7-glucoside),山柰酚-7-葡萄糖糖甙(kametmpferol-7-glucoside),槲皮素-7-葡萄糖基-3-鼠李糖半乳糖甙(quercetin-7-glucoside),槲皮素-7-葡萄糖基-3-鼠李糖半乳糖甙(quercetin-7-glucoside),槲皮素-7-葡萄糖基3-鼠李葡萄糖甙(quercitin-7-glucosyl-3-rhamnoglucoside),山柰酚-7-葡萄糖基-3-鼠李糖半乳糖甙(kamepferol-7-glucosyl-3-rhamnogalactoside),山柰酚-7-葡萄糖基-3-鼠李糖葡萄糖甙(kaempferol-7-glucosyl-3-rhamnoglucoside)[6]。

天仙子碱中毒症状

茄科植物莨菪其花,紫色钟冠中似淡黄色点缀,妖娆媚生;其子,名曰莨菪子,过食使人神明迷乱,如登仙般浑浑噩噩,因此又被称为“天仙子”。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列为下品,性味苦、辛,温;有大毒,治齿痛出虫,多食令人狂走。”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记载:“莨菪其子服之,令人狂狼放宕。”作为古代医学中极为有名的致幻且有毒中药,目前天仙子在《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3号)中依然将其列为毒性中药。天仙子的毒性主要源于所含的托烷类生物碱成分所致,使用不当可引起中毒。

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莨菪植物全株各个部位均含有影响神经系统的托烷类生物碱,即莨菪碱(亦称天仙子碱),东莨菪碱及阿托品,但以根部及种子中含量最高,达0.06%-0.2%。目前,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规定,天仙子饮片按干燥品计算含东莨菪碱和莨菪碱的总量不少于0.080%。其临床用量为0.06-0.6g,且心脏、心动过速、青光眼患者及孕妇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