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孟花园网 > 绿植养护 > 盆栽绿植 >碱性土壤如何改良成酸性土壤(碱性土壤改良方法)

碱性土壤如何改良成酸性土壤(碱性土壤改良方法)

时间:

碱性土壤如何改良成酸性土壤(碱性土壤改良方法)(图1)

一、技术概述

碱性土壤如何改良成酸性土壤(碱性土壤改良方法)

(一)技术基本情况

土壤酸化是制约土壤环境质量、养分有效供给和作物优质高产以及活化有害金属有效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土壤酸化在自然条件下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近年来,受高强度人为活动的影响,土壤酸化的进程大大加速。海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热带粮菜和水果产区,独特的气候环境适宜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长,在农业生产上,耕地复耕指数高,化肥肥料使用量大,尿素、过磷酸钙、酸铵、氯化铵、氯化钾等酸性或生理酸性肥料长期超量不合理使用对农田土壤造成污染,加大了土壤酸化的速度,加剧了土壤环境压力。海南高温高湿强降水的气候条件还会导致土壤中盐基离子流失,降低土壤酸碱缓冲体系能力,加剧土壤酸瘠。研究显示,海南省内砖红壤分布区域耕层土壤pH平均值为4.6-5.8,土壤酸化形势仍有加重的趋势。

目前,土壤酸化调节措施主要包括使用碱性改良剂、科学施肥、调整作物及耕作模式等,应用比较普遍的方法主要有施用石灰、钢渣磷肥、生物质炭以及钙镁磷肥等碱性物料。石灰类土壤调理剂可以快速提高土壤pH值,但土壤容易反酸还会引起土壤板结。近些年来一些新型的酸性土壤调理剂不断出现,该类物质的投入也必将额外增加农业生产成本。因此,为保障作物优质高效高产和耕地可持续利用,集成建立一套适合海南的调酸培土、节本增效、绿色高效的酸性土壤改良技术体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碱性腐植酸水溶肥作为一种新型肥料,既可调节土壤酸性还兼具肥料特性,可有效调节土壤酸性,解决酸化引起的铝毒、养分失活、镉活性增强等问题,促进植物对养分吸收利用,提高土壤环境质量与生产力。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该技术已在海南海口市、白沙县、陵水县、定安县、儋州市、三亚市和广西南宁市等市县水果、蔬菜和水稻等作物上进行了示范推广应用。其中海南海口市、白沙县和广西南宁市的技术示范是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项目,一方面是提升土壤pH值,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一方面是降低稻米中镉含量,推广面积上万亩。

(三)提质增效情况

该技术2015-2017年在五指山开展碱性腐植酸肥效试验,试验区pH值由4.8提升到6.5,有机质由21.3g/kg提升到32.3g/kg,树仔菜每5天采集一次样品,每次试验均比对照区多采集3-5kg/亩;2019年在海南定安和澄迈开展水稻应用试验,土壤pH值由5.2-5.6提高到5.9-6.3,其中定安的水稻较常规施肥每亩增产9.3%,水稻降镉率达到50%,澄迈水稻每亩增产8.6%;2019年-2020年在海口云龙镇开展改良酸性土壤降低沉香树叶片降镉技术试验,每株树使用碱性腐植酸肥0.025kg,稀释300倍,60天使用一次,在6个月后,可控制嫩叶中的Cd达到食品安全标准;2019年-2020年在儋州开展优质樱桃番茄大田和盆栽技术示范,土壤pH值由3.23提高到4.01,提高0.77个单位,交换性铝含量降低14.8%;2020年-2021年在海南五指山开展精品树仔菜技术示范,每10天施用碱性腐植酸肥5kg/亩,6个月后pH值由4.8-5.3提高到6.1-6.6;2021年在广西开展水稻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拔节期和孕穗期各进行叶面喷施碱性腐植酸肥2次,稀释500倍,可有效增加水稻的株高、稻穗长和籽粒数,提高水稻的千粒重,增产率为7.4%。

该技术应用推广后有效调节了种植区土壤酸碱性,提高土壤pH值,释放酸化引起的“失活”养分,缓解铝毒和钝化重金属镉活性,促进作物对养分吸收,提高作物产量品质,保障农产品安全生产;同时,该技术产品含有养分元素还可降低常规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养分利用率,促进化肥减量增效,农民节本增收,有效降低化肥不合理施用引起的土壤环境质量问题及次生环境污染,对助力农业产地绿色、产品优质、产出高效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四)技术获奖情况

该技术中部分核心成果于2012年和2017年分别获得海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20年获得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奖二等奖。

二、技术要点

(一)核心技术

1.调酸改土技术。该技术载体碱性腐植酸水溶肥,pH值(1:250倍稀释)约9.8,腐植酸≥30g/L,N+P2O5+K2O≥200g/L,采用产品配方组分有效中和土壤H+,增强土壤酸碱缓冲性,提高土壤pH值,钝化Cd和交换态铝含量,提高阳离子交换量,有效治理土壤酸化问题。

2.化肥减施技术。利用该技术载体碱性腐植酸水溶肥配方中腐植酸、养分元素增加土壤养分含量,高效培肥地力。同时土壤pH值提高后,促进作物对肥料的吸收,提升肥料利用率,可替代部分复合肥,结合水肥一体化极大降低化肥使用量,助推化肥减施行动,提升作物品质和产量。

技术要点:

瓜果蔬菜类,在打底肥时,每亩施用5kg,稀释300倍,减少复合肥用量30%。追肥期,每次施用2-3kg/亩,施用1-2次。

水稻:在打底肥时,根据土壤酸碱度,一次性施入10-30kg,并犁地充分混匀,减少复合肥用量30%。或者在水稻拔节期和孕穗期各进行叶面喷施2-3次,稀释500倍,每亩用量1-3kg。

果树类:在打底肥时,每亩施用5kg,稀释300倍,减少复合肥用量30%。追肥期,每次施用2-3kg/亩,施用1-2次。

(二)配套技术

1.水肥一体化技术

针对火龙果、荔枝、樱桃番茄等作物,配套水肥一体化措施,采用少量多次施用方式,具有节水节肥、省时省工、节本增效和提高肥料利用率的优势,增强该技术效率效果。

2.测土调酸技术

通过采集栽培区土壤样品检测确定应用区土壤酸性强弱,进而调整该技术载体碱性腐植酸水溶肥使用量。

三、适宜区域

适宜海南省酸性土壤水稻、蔬菜和水果种植区。

四、注意事项

(一)该技术载体碱性腐植酸水溶肥不宜与农药一起混用,建议分时间段使用,应避免雨天。

(二)该技术载体碱性腐植酸水溶肥,pH值(1:250倍稀释)约9.8,使用时需做好防护,以防进入眼睛、腐蚀手皮肤,需要稀释500-1000倍施用。

五、技术依托单位

单位名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

单位地址:海口市城西学院路口4号

邮政编码:571101

联系人:张利强

联系电话:0898-66895009

电子信箱:catas66895009@163.com

来源:海南省农业农村厅

来源:海南农技通

编辑:海口市农业农村局

声明:该文章系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海口市农业农村局

联系电话:0898-68723627

地址:海口市长滨路市政府办公区17幢南楼四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