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檎果树图片(林檎果苹果)
推荐文章
▌宋,佚名,《离支伯赵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林檎果树图片(林檎果苹果)
离支,即荔枝,伯赵,即伯劳,本图片描绘了两只伯劳站在荔枝荔枝枝头的情景。《离支伯赵图》用工笔重彩画法描绘了一枝荔枝,枝上站立两只小鸟,用笔工细精微,设色妍丽,是一幅寓意很强的绘画佳作。虽然画院画家的绘画难免有脂粉气和攀附风雅的粉饰太平,在设色画浓丽重彩一隅却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此画无论在构图还是骨法用笔上,都可以说是南宋院体画的代表作品。
唐朝的杨贵妃“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为了满足她的愿意,唐玄宗“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杜甫因此写下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千古佳句。苏东坡也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名言。
古人认为这种水果保鲜期短,如果连枝摘下,可以延长保鲜期。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解释:“按白居易云:若离本枝,一日色变,三日味变。则离支之名,又或取此义也。”到东汉,才有了荔枝的叫法,传承至今。
▌南宋,佚名,《红果绿鹎图》,上海博物馆藏
红果就是山楂,山楂在宋人生活中很是常见,鹎鸟,是一种鸟类的统称,以野果和昆虫为生。画面中这只绿色的鹎鸟,想必就是被枝头这些火红的山楂吸引住了。《红果绿鹎图》聚焦于一枝一鸟一蜂,定格了这特定场景中的瞬间情态,在状物精微的同时力求新奇,营造出优雅的格调和隽永的意境。借着这幅小品画的佳作,这种独具风味的水果,也完成了它在中国艺术史上的永久定格,方寸之妙,韵味绵长。
▌南宋,佚名,《榴枝黄鸟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画面出现的是石榴。此图绘黄鸟一只,嘴啄小虫,栖止于榴枝上,神形毕肖。图中枝梗从右向左斜出,沉甸甸的石榴挂于枝干。榴叶萧瑟,鸟的羽毛用淡黄染色后,再用粉白以短而细的笔触勾描,具有毛茸茸的质感。鸟的翅膀和尾部等处,浓淡墨色参用。画面设色侬艳而又对比鲜明。深秋时节,石榴成熟,绽开表皮,露出累累果实。石榴叶已由绿变黄,有的枯萎,有的被虫蛀蚀,写出了秋日的萧瑟。一只肥硕的黄鹂衔着小虫栖于榴枝上,悠然自得。
▌南宋,林椿,《葡萄草虫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绘葡萄累累垂挂,蜻蜓、螳螂、蝈蝈、蝽象伏于藤蔓绿叶间,富有生活气息。昆虫以双钩填彩绘制,用线刚柔相济,表现出不同的质感,如蜻蜓轻薄的翅膀,蝽象坚硬的外壳。藤尖叶边略作点染,表现季节特征。此图承袭了北宋的写实画风。
▌北宋,赵佶,《枇杷山鸟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枇杷果实累累,枝叶繁盛。一山雀栖于枝上,翘首回望翩翩凤蝶,神情生动。此图体现崔白清澹之体。宋徽宗赵佶的花鸟画以设色为多,然而此图纯以水墨勾染而成,格调高雅,略似没骨画效果,别具一种苍劲细腻之韵致,体现了赵佶多方面的绘画才能。本幅款押“天下一人”。钤“御书”朱文葫芦形印一方。裱边题签:“宋宣和枇杷山鸟”。鉴藏印钤“宣统御览之宝”,中缝钤“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朱文印各一方。
▌南宋,林椿,《果熟来禽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果熟来禽图》绘有林檎果一枝,枝上硕果累累。系挂着沉甸甸果实的枝丫,仿佛在轻轻地颤动。果叶正反面刻画细致,连虫蚀的痕迹都颇为清晰。果树上有一小鸟,它转颈回眸,振翅欲飞。画面虽不繁复,却充满生气盎然的意趣,表现出作者蕴藉空灵的审美追求。
苹果富含矿物质和维生质,钙质丰富,易于吸收,有“活水”之称。唐朝,深受佛教影响。因苹果与原产印度的一种葫芦科植物,梵语叫bimba的红瓜形似,因此,叫做频婆果。明万历年间,农学家王象晋在《群芳谱·果谱》中有“苹果出北地,燕赵者尤佳”,首次出现了“苹果”一词。
▌元,钱选,《桃枝松鼠图》,台北故官博物院藏
画中一株桃枝,枝上桃叶披盖,桃果结实鲜嫩。一只松鼠攀附在桃枝上,桃枝似乎随之颤动。松鼠长尾蓬松,高高翘起,四肢紧紧抓住树枝,正小心翼翼向桃子行进。该画不设背景,用没骨法画出松鼠和桃枝,设色清丽,颇有情趣。
桃是中国的原产水果,广泛分布于黄河流域和江汉流域等地。《诗经·周南·桃夭》诗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诗经·大雅·抑》曰:“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描绘了民间互赠水果的场面,这一传统一直保留到现在。孔子吃桃,还曾闹出过笑话。据《韩非子·释木篇》记载,孔子收到鲁哀公赠给的桃和黍,“仲尼先饭黍而后啖桃,左右皆掩口而笑。”孔子先食黍,后吃桃,惹得哀公的侍从大笑。其实,黍是用来给桃去毛的。齐景公赏赠给三名勇士两个桃子,勇士们确认了一下眼神,相互争夺,至死方休,留下了“两桃杀三士”的典故。
▌宋,佚名,《香实垂金图》,台北故官博物院藏
画面画柑橘两枚,硕壮之极。画法双钩设色,敷色晕染,工力俱深,叶色之嫩老,香实之垂金,传神毕肖。果叶疏密有致,正侧偃斜,卷曲掩映,深有空间感。
▌宋,佚名,《无花果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无花果已然成熟,撑开绿萼露出了果实。此图以中锋行笔,淡墨勾勒,线条细劲流畅,显现出画家以线塑形的娴熟功底。叶片色彩的渲染则是先在叶尾部着以墨绿,再用清水将绿色向叶尖晕开,不仅呈现出浓淡有致的色泽变化,且枝叶的鲜活姿态也得以表现。含苞者敷以石绿色,绽开者用白粉染出,清浅的绿色构成画面的主调,体现出宋人花鸟画淡雅清逸的美学品格。
微信名:收藏杂志
微信ID:sczz029
《收藏》微博ID@收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