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孟花园网 > 绿植养护 > 盆栽绿植 >白毫野菜的种植方法(白毫野菜的好处)

白毫野菜的种植方法(白毫野菜的好处)

时间:

白毫野菜的种植方法(白毫野菜的好处)(图1)

遣兴

白毫野菜的功效和作用(白毫野菜的好处)

宋·王之道

步屧随儿辈,临池得凭栏。

久阴东虹断,小满北风寒。

点水荷三叠,依墙竹数竿。

乍晴何所喜,云际远山攒。

今天是小满

苦菜秀,靡草死,麦秋至

梅子青青,便是初夏最动人的滋味

小满谚语

小满花,不归家

小满大风,树头要空

小满麦渐黄,夏至稻花香

大麦不过小满,小麦不过芒种

小满有雨豌豆收,小满无雨豌豆丢

小满由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所以叫小满。

南方地区的农谚赋予小满新的寓意: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如果小满时田里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

小满前后气候变化

小满过后,天气逐渐炎热起来,雨水开始增多,南方偏南等地区最高气温将接近或超过36℃,真正意义上的夏天距离我们不远了。

小满无雨,芒种无水

长江中下游地区如果雨水偏少,可能是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弱,位置偏南,意味着到了黄梅时节,降水可能就会偏少。

小满大满江河满

小满过后,降雨增多、雨量加大,如果此时北方冷空气深入到我国南方地区,南方暖湿气流强盛,容易在华南一带造成暴雨。

小满不满,麦有一险

这"一险"就是指小麦在此时刚刚进入乳熟阶段,非常容易遭受干热风的侵害,从而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粒籽干瘪而减产,所以要重视防御干热风的方法很多。

小满习俗

祭车神

是一些农村地区古老的小满习俗。

在相关的传说里水车神,是一条白龙在小满时节,人们在水车蓦上放赞鱼肉、香烛等物品祭拜,最特别的是,祭品中会有一杯白水,祭拜时将白水泼入田中,祝福水源涌旺。

祭蚕

相传小满为蚕神诞辰,因此江浙一带在小满期间有一个祈蚕节。

蚕很难养活,气温、湿度,桑叶的冷、熟、干、湿等均影响蚕的生存。由于难养,古代把蚕视作“天物”。为了祈求“天物”的宽恕,养蚕有个好收成,因此人们在四月放蚕时节举行祈蚕节。

看麦梢黄

在关中地区,每年麦子快要成熟时,出嫁的女儿都要到娘家去探望,问候夏收的准备情况。这一风俗叫做“看麦梢黄”,女婿、女儿如同过节一样,携带礼品如油旋模、黄杏、黄瓜等去慰问娘家人。

吃苦菜

苦苦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周书》曰:小满之日苦菜秀。

宁夏人喜欢把苦苦菜烫熟,冷淘凉拌,调以盐、醋、辣油或蒜泥,清凉辣香,配馒头、米饭。也有用黄米汤将苦苦菜腌成黄色,酸中带甜,脆嫩爽口。

小满茶事

小满后芒种前采摘的茶叶叫小满茶。小满时分阳气呈饱满状态,尚未到鼎盛时期,因此茶性丽而不艳。

时至小满,降雨增多变大,切莫贪凉之外,一杯太平猴魁,无疑为雨季里添一份快慰。

太平猴魁外形两叶抱芽,平扁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芽叶成朵肥壮,花香高爽,滋味甘醇,具有独特“猴韵”。

小满养生

壹宜健脾祛湿

小满时节,大自然中阳气已经相当充实,根据气候特点,养生应注重“防热防湿”。

中医认为,四肢沉重、容易疲劳、失眠、食欲下降、恶心、头晕等问题都跟体内湿气淤堵有关,所以更要注意健脾祛湿。

贰防热病湿疹

此时天气闷热潮湿,为皮肤病发作提供条件。因此要注意衣物材质的选择,尽量穿透气性好、能吸汗的衣袜,以避免湿气郁积。

注意居家和个人卫生,勤换洗曝晒被褥和贴身衣物,铲除病菌在湿热天气里滋生蔓延的“温床”。

叁饮食宜清淡

小满后,天气炎热,人们喜爱用冷饮消暑降温,但冷饮过量会导致腹痛,所以注意避免过量进食生冷食物。

饮食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养阴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黄瓜、水芹、荸荠、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等。

忌食高粱厚味,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如动物脂肪、海腥鱼类、酸涩辛辣、温热助火之品及油煎熏烤之物。

肆午睡勿贪凉

小满时节早晚仍会较凉,气温日差较大,降雨后气温下降明显,因此要注意适时添加衣服,尤其是晚上睡觉时,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受风而患感冒。

应顺应夏季阳消阴长的规律,适当增加午睡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保持精力充沛,切勿熬夜,导致内热上火。

伍宜怡养情志

小满时节,尽量避免午后高温时段的户外活动,并注意防暑降温,准备一些常用的防暑降温药品,如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

可多参与一些户外活动如下棋、书法、钓鱼等怡养性情,同时也可在清晨参加体育锻炼,以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为宜,不宜做过于剧烈的运动,避免大汗淋漓,伤阴也伤阳。

陆忌心神不宁

小满时风火相煸,人们也易感到烦躁不安,此时要调适心情,以防情绪剧烈波动后引发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等心脑血管病。

古人认为,夏主火,内应于心,夏季应该特别重视对心脏的调养。因此夏季平心静气重养心,切忌心神过度激动,调节情绪,保持愉悦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