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孟花园网 > 绿植养护 > 盆栽绿植 >菊花资料介绍(菊花资料简介说明文)

菊花资料介绍(菊花资料简介说明文)

时间:

菊花资料介绍(菊花资料简介说明文)(图1)

丨你知道菊花有两种灵魂吗?丨

-风物君语-

菊花资料介绍(菊花资料简介说明文)

菊,花之隐逸者

菊,秋膳中的流量担当

此双重灵魂,重阳时节我选择对话后者

秋意起寒,瓜已下架,

是吃菊群众的时间主场了。

广东小榄菊花宴、陶渊明和慈禧最爱的菊花火锅……

各类菊馔纷纷抖擞精神,准备上桌,

逼我加入“隐形贫困人口”大军。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首次提及菊之可食,奠定了菊花在中国饮食习俗中的重要地位。

▲屈原清晨饮用木兰花上滴落的露水,傍晚咀嚼菊花飘零的花瓣,以示清高气节。

中国人最早吃菊花,是生嚼,在《五杂俎》中有“古今餐菊者多生咀之”的叙述。后来,菊馔的烹制方法才逐渐丰富起来。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中就记有三种食菊方法,即油炸、煮食和制羮。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还有制作“菊花饼”、“菊苗粥”和饮菊花酒的记录。

▲菊花枸杞粥。图片来源/汇图网

菊“含乾坤之纯和,体芬芳之淑气”,故而风雨飘寒,百花俱损,唯菊尤荣。菊又被称为“延年”和“寿客”,其明目、清热、增寿之功效在各类医学文献中得以证实。

▲清代八大山人(1626~1705)《菊》。图片来源/艺狐在线

若说菊作为一种具有独特内涵的文化符号始于屈原。那么陶渊明的“东篱风致”,则正式明确了菊花坚贞绝俗的君子品格和遗世独立的隐士情怀。

入世者青睐菊的长寿寓意,出世者钟情菊的君子品格。既然菊势一片大好,众多种类,先从哪一款入口呢?

▲菊花水煮鱼,菊花的滋味,鱼知道。

据《考吃》记载,我国食菊最为讲究之地,便是广东中山小榄。广东人真的是变着花样来证明其在饮食江湖的至尊地位。

在明南京城朝廷时任礼户两部尚书的小榄人李孙宸曾为家乡撰写《两榄风景地势图说》,其中“岁岁菊花看不尽,诗坛酌酒赏花村”,为了不负“菊城”名号,以菊为题的比试、社团等在早期为小榄人打发了大部时光。

▲第九届广东中山小榄菊花会。图片来源/汇图网

至清嘉庆十九年甲戌(1814年),小榄举办首届六十年一次的甲戌菊花会,掐指一算,还得等36年才能一睹下回风华盛事。但菊势不衰,菊馔年年有得吃啊。

▲以“形如磐、瓣脉细密,色红白、嗅之不甚有香”为名的梨香菊。动图来源/节目《传家宝》

小榄菊花宴是以菊瓣特制而成,是广东地方传统名菜。

烹饪学者聂凤乔先生曾记,“家家都要采清晨带露的清新菊花瓣,随采随用,以求其鲜。”如今在种植基地,簇簇盛放的食用菊,多达8种,其中以黄球为主,还有以“形如磐、瓣脉细密,色红白、嗅之不甚有香”为名的梨香菊,香甜的黄莲羹、滑嫩的紫凤牡丹、爽口的白莲羹等。(用这类词语描绘花的品类,真的很“花痴”了)

▲小榄菊花之黄莲羮。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菊花最好的味道是花开后的第15天,甚至整株花都能入馔。

如今享誉中外的小榄菊花宴年年推陈出新,餐桌上可见的有菊花肉、三蛇菊花羮、菊花炸鱼球、菊花水榄等等等等。

▲广东小榄菊花宴,其中包括菊花羮、菊花鱼饼等。图片来源/网络

菊花肉之所以有着不可复制的清爽,原因在于这猪背肥肉历经重重刑法。先受尽凌迟之苦,被切成细条或者片状。再遭菊花版的“加官进爵”,选鲜嫩菊花加糖熬制成菊花糊(对不起,你不能选择半糖或微糖)晒干成末,将猪肉条置入其中腌制几日再放入菊花糖浆内施以火刑,最后每块肉外面再滚上新鲜带露的菊花瓣。

▲菊花肉。绘图/Q年

中山人吃三蛇(多指眼镜蛇、金环蛇和“过树榕”)已出神入化,以猪骨、老鸡煲煮去皮去骨的蛇肉丝,加入各味调料,熬制成汤羹,最后散入菊花瓣以持其形、色、味。

▲三蛇菊花羮。绘图/Q年

小榄的菊花炸鱼球选用的定是鲮鱼肉,菊花瓣打碎与菊花汁和入鲮鱼肉,与生粉、腊肉粒、蒜蓉、陈皮等搅拌起胶,揉成球状后进油锅,外焦里嫩。

▲菊花炸鱼球。绘图/Q年

清甜的菊花?润滑的鱼肉,再??蚬蚧汁,结果就等于鲜甜的正无穷。

形似橄榄的水榄是当地人传统美食和元宵节的时令食物,在他乡也叫汤圆或元宵,但配以芬芳的菊花糠,就是更具特色的菊花水榄了。

▲菊花水榄。绘图/Q年

菊花不仅能为百花凋零的萧瑟秋天增添几抹亮色,更能与荤、素、五谷杂粮各类食材协奏一曲。这双重灵魂不可谓不可爱了。

在众多菊馔中,菊花火锅可是大有来头,据说是陶渊明发明了菊花火锅——对菊花的热爱从诗蔓延到了吃。

▲传说有陶渊明和慈禧撑腰的菊花火锅,即便身世成谜,也能位列五大火锅之一。

在南北火锅大对决中,菊花火锅一向默默无闻,失意地诗意着。

但关于菊花暖锅的传说从不间断,多数已无证可考。传闻其地位是中国五大火锅之一,曾风靡江浙一带;也流行于晚清宫廷内,甚至慈禧都拜倒在菊花裙下;更为其身世增添尊贵。(果然不分才华、容貌、财富,举国人民从始至终都停不下对吃的探索)

▲麻辣菊花锅和养生菊花锅表示:我们也可以是官宣。图片来源/网络

还传入过开封,甚至在《川菜烹饪事典》中也有菊花火锅的收录。

据德龄郡主《御香缥缈录》记载,慈禧的菊花锅中,是一种名叫“雪球”的白菊花,花瓣紧密精致且洁白如雪。

▲慈禧最爱的食用的菊花“雪球”。图片来源/网络

其汤汁多以鱼羹汤为主,吃时先将些许生鱼片、鸡片投入汤内煮上片刻,再取白菊花洒入汤内,顿时菊香飘逸,花香味也浸入食材,久食之有美容养颜、祛寒解毒、强身壮骨的功效。

▲京郊菊花火锅。图片来源/中华网China.com

如今在平谷菊花宴,十多道菊馔中,能吃着改良版菊花火锅了。还有凉拌菊花、菊花馅儿饺子等等,赏菊、涮菊、品菊,组一局?

▲如今的菊花火锅也是各式各样,没有吃不到,只有想不到。

古代菊花糕和菊花饼的面貌我们已无处还原,唯有从文献的只字片语中可知一二,宋代王迈有词《南歌子·谢送菊花糕》,其中“因感秋英,饷我菊共糕”描绘了其九月九食菊花糕的习俗。

▲晶莹剔透的菊花糕。图片来源/网络

据清康熙年间出版的《岭南杂记》记录,“小榄之菊花饼,中含菊花。”

▲菊花糕中的菊花瓣清晰可见。

关于菊花糕,李碧华在小说《最后一块菊花糕》中,为其虚构了一个浪漫的来历,清朝才子袁枚与糕点萧美人重逢于重阳节,袁枚请萧美人设计“应节”的糕点,于是萧美人便以菊花入糕点,为知遇特制菊花糕。

▲红豆菊花糕。图片来源/汇图网

菊花糕的制作方法也被一并交代出来了,选用上乘的杭州干制白菊花,用清水泡煮,时间把握是奥妙,忌长也不宜短,这样菊花汤方能香气四溢,恰到好处。

▲上佳的杭州干制白菊花。图片来源/汇图网

为不破坏其淡黄的色泽和天然的花香,萧美人做点心从来只用冰糖,注入马蹄粉溶液进行稀释,再铺一层黄白的新鲜菊花瓣,以大火蒸,至完全透明即熟。

于其上洒另一层新鲜菊花瓣,均匀散布其表面。然后将剁细碎的枸杞颗粒,投在糕中,略搅拌——“这阵朱砂乃神来之笔,不致因整个颗粒过大,喧宾夺主。在清澈淡黄中,细碎精致,点染生色”。

▲马蹄粉菊花糕中的枸杞如朱砂一般,细碎精致,点染生色。

虽然萧美人是虚,但菊花糕是真,晶莹剔透也是真,清爽细腻的口感更是真。

如今菊花糕已成为潮汕地区传统名吃之一,也是重阳节的时令甜品。食之清甜爽口,细腻柔润,菊花香味浓郁,可谓菊馔中浪漫风雅之最。

▲徽州贡菊傲立枝头。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被制成干花的杭州胎菊。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安徽亳州千亩菊花种植基地,农民正采收。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怀菊花茶色调淡雅,清肝明目。

如今金丝大皇菊在菊花茶中更是流量担当,一杯一朵,飘散在水中。在养生之道以外,更是壶中的菊花美景。

▲火爆全网的金丝大皇菊花茶更是菊花茶中的颜值担当。

菊花酒的制作和引用最早见于汉代,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葛洪《西京杂记》有述,在汉高祖时,“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令人长寿”。之后饮菊花酒的记录便更多,还涉及菊花酒的发酵酿造工艺。

▲福州首届闽台重阳民俗文化节,黄酒和菊花被倒入缸中泡制菊花酒。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孙思邈的《千金方·月令》描绘了登高赏玩的场面,“重阳日……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若晒张漂浮菊花瓣的酒在社交平台,必能做名文艺范儿的美食KOL了。

▲福州重阳节文化活动,登镇海楼饮菊花酒。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辽史》中也有重阳节宫中赐菊花酒的场景的相关描述:“统和三年重九,骆驼山登高,赐群臣菊花酒。”但辽人饮酒的场面相比之下就很游牧了。据《燕北杂记》载,在射猎中,“射罢,于地高处卓帐。饮菊花酒,出兔肝切生,以鹿舌酱拌食之。”据说中原“迎霜宴”食兔的习俗便受此影响。

其画风和中原文人的风雅大相径庭。但重阳饮菊花酒,已是自古至今、南北共有的习俗了。

▲清代禹之鼎(1627~1715)《祁艺菊图》人物图,端酒瓮的童子。图片来源/图行天下

秋风起意,菊花酒下肚,便沉醉于秋风,沉醉于菊。

粉丝们百般念我,赏我,画我,如今又翻着花样食用我

——我问粉丝我可爱吗,

他们说可爱,

——我问哪里可爱

他们答:

可爱之味,品之以胃;

可爱之德,慕之以德。

此双重灵魂不得不爱。

-END-

可爱吗可爱吗

你是否也已经加入菊花粉丝团了?

编辑丨木兰

设计丨Q年

封面丨Q年

本文未标注来源图片均来自网络

参考资料:

李碧华《最后一块菊花糕》

秦惠兰《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