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槿树图片(木槿树的寓意)
推荐文章
初秋九月,是个真正绿肥红瘦的季节,城市街边可见的花似乎只有木槿花了。木槿是一种灌木或小乔木,可以种成花篱也可以单株成树,在我国有着上千年的种植历史。现在城市绿化越来越好,街头、公园都少不了木槿。木槿花的品种并不多,在我们这里可以看到的只有深粉色、红色和黄色三种花色,从花型上看,也只有单瓣和重瓣之分,单瓣深粉色木槿是我们城市美化的主流。从六月到十月,它花开不断,每株木槿可以绽放几十朵到几百朵,为枯燥漫长夏天带来一丝新意。木槿花很特别,它每一朵花都是新鲜盛开的,天明而开,日落而落,是典型的朝开暮落之花,如晨露,如云霓,瞬间之荣,来去匆匆。木槿花艳而不妖,在烈日下绽放,远远的望去,宛若春天里的桃花。估计是畏惧骄阳酷晒,近距离观赏木槿花的人并不多。历史上写桃花、梅花、菊花的诗歌非常多,而写木槿花的却寥寥可数。但我国最早关于木槿花的记载可以追溯到《诗经?郑风》中“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有女同行,颜如舜英。”的诗句,这里的舜华舜英指的正是木槿花。尽管也有王维、李商隐等著名诗人留下过诗词,但看上去更多是借物言志,对木槿花的认知并没有什么特别出彩之处。例如王维诗中有“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的句子,虽然诗句雅致,也只是拿木槿当做小小一景,成了陪衬。相比之下,我倒觉得元代诗人舒頔的《木槿》更为出色,“爱花朝朝开,怜花暮即落。颜色虽可人,赋质无乃薄。亭亭映清池,风动亦绰约。仿佛芙蓉花,依稀木芍药。炎天众芳凋,而此独凌铄。慰目聊娱情,苍松在岩壑”,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他是比王维等人更懂木槿花的。但有些人却不喜他写木槿花“赋质无乃薄”之句,在他们看来,这是在以人喻花,一个品德不好的人,他的命运就不会太好。可我倒认为这是对木槿花认识不足的一种解读。从整诗上看,作者充满对木槿花的喜爱和怜惜,把木槿花比作芙蓉花和木芍药,更可贵的是“炎天众芳凋,而此独凌铄。”在炎炎夏日,众花经不起烈日的炙烤已然凋敝,而木槿花却能凌空开放,这是一种何等高洁的品行?作者怎么会给它那种带有贬意的评价呢?那舒頔的“赋质无乃薄”该如何解读呢?为此我近距离仔细观察了木槿花。诚然,木槿花的花瓣非常轻薄,在阳光下近乎透明,虽然它不怕烈日的炙烤,在四十度的高温下依旧灿烂,但是它怕风雨,一场大雨过后,它的花瓣近乎完全融掉,水淋淋的令人十分怜惜。有了这样的认识,那么诗的前两句就好理解了。“爱花朝朝开,怜花暮即落。颜色虽可人,赋质无乃薄。”第一句是说明木槿花朝开暮落的特性,第二句是解释木槿花特性的原因,正是因为花瓣本身质地的脆弱,导致花开不能长久,天然属性而已。我认为这里完全没有贬低的含义。舒頔在我看来是最喜爱木槿花的人了,除了《木槿》他还有一首《白槿花》写的也非常好,“素质不自媚,开花向秋前。澹然超群芳,不与春争妍。凉夜弄清影,缟衣照婵娟。佳人分寂莫,零落只自怜。鲜鲜碧云树,皎皎万玉悬。朝开暮还落,物理乃自然。嗤彼壅肿木,徒尔全天年。”洁白是白木槿花的本质,并非为取悦别人而生,在秋前的盛夏开放,它本性淡然安静,美艳超越众花,却不屑与众花争春。在一个风凉的夏夜里,它风姿婆娑,在明亮的月下有位白衣佳人陪伴在旁,为落花和自己将逝的青春而心痛。在白天,木槿的叶子如碧玉一样鲜绿,树枝上挂满万朵白花,如羊脂玉一样洁白。朝开暮落本就是它留给世人最独特的样子,自不必为之伤感。于我而言,木槿更似一位与世无争的隐者,它格调高雅,超凡洒脱。在欣赏木槿花时,不能只看到它花朵的娇嫩,还要看到木槿树的坚韧,无论是高山还是平原,无论是干旱还是贫瘠,它都能怡然自得地生长,它就如同一位父亲,在艰难的环境中默默劳作,把所有的美好和安稳都留给子女。即使它的花只能开满一天,但并不需要人们的怜悯,只要日复一日把美丽带给人间就足够。
木槿树图片(木槿树的寓意)
做一株木槿花,一花既谢,又生一花,花败花开,周而复始,但无论当下环境如何恶劣,明天都是新的一天,无意荣宠,能为他人带来一瞬的愉悦,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