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桑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果桑生长温度)
推荐文章
一、光照
果桑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果桑生长温度)
果桑属阳性树种,喜光。光是桑树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的能量来源,是桑叶形成叶绿素的必要条件。光照充足时,桑树光合作用旺盛,叶色浓绿,干物质积累多,果实大,品质好,产量高,抗旱、抗寒、抗病力增强。而光照不足时,叶绿素合成和光合作用受阻,叶色浅淡、枝叶细小。叶片薄软,有机物质积累少,桑果产量、品质下降。因此,在果桑栽植及修剪时应注意合理密植,剪留适当枝条,既要充分的利用光能,又不能使群体过密。
二、温度
温度是果桑树生命活动的必要因素之一,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果桑树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及物质代谢等生命活动。实践证明,果桑树在10℃以上时根系开始生长,气温在12℃以上时抽枝发芽,25-32℃时细胞分裂加快,40℃以上时生长受到抑制。温度低于12℃时,果桑落叶休眠,同时根系和枝条含糖量提高,从而提高了果桑的抗寒能力,果桑在-30℃时仍能正常越冬。
三、水分
果桑耐旱,但不可缺水。水分是桑树各器官的主要组成成分,在桑树生命活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桑树体内的水分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得到,并经枝叶蒸腾散失到大气中。其运行途径是土壤一根系一树干一枝条一叶片一大气。实践证明,凡年降水量在500mm以上、无霜期在100天以上的地区都可栽培果桑。
四、空气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氧以及尘埃、水蒸气等对果桑树生长有直接的影响。二氧化碳是果桑树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而空气中约0.03%含量的C02尚不能满足桑树光合作用的需要。空气中氧的含量约占21%,对地上部枝叶的呼吸作用已绰绰有余,但地下部由于土壤板结或水分过多,易产生根系呼吸困难。使根系的吸收机能下降。空气中的氮含量高达70%,但桑树不能直接利用,须经豆科植物的根瘤或土壤中的固氮菌固定转化后,桑树才能间接地吸收利用。因此,果桑园内间作豆科植物或施用细菌肥料,是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效措施。
五、土壤
果桑对土壤要求不严格,pH值为4.5~8.5,含盐量在0.2%以内,不论是微酸、中性、微碱及钙质土均能生长。但最好选择土壤团粒结构良好,地下水位离地表1~1.5米,田间最大持水量70%~80%,耕作层1米以上、潮润肥沃的沙壤、壤土、轻黏土或冲积土种植最为适宜。果桑根系发达,有极强的保持水土和抗风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