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核桃种子育苗方法(核桃种子育苗方法视频)
推荐文章
薄壳山核桃大田秋播“2+1”嫁接苗培育技术
薄壳山核桃(CaryaillinoensisK.Koch)是胡桃科山核桃属植物,又名美国山核桃、碧根果、长山核桃等,是世界上著名的干果树种之一。坚果壳薄,出仁率高,取仁容易,果仁色美味香、营养丰富,是理想的保健食品。薄壳山核桃种仁油脂含量高达70%,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7%,是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薄壳山核桃还是优良的材用和绿化树种,其树干端直,树冠近广卵形,根系发达,耐水湿,可孤植、丛植于湖畔、草坪等,宜作庭荫树、行道树,亦适于河流沿岸及平原地区绿化造林,为优良的城乡绿化和果、材兼用树种,更是新农村建设中庭院经济的首选树种之一。薄壳山核桃20世纪被引入我国,栽培于淮安、南京、泰州、江阴等地,现在浙江、福建、江西、湖南等地也有种植。皖东地区全境均有种植,但大多零星种植,或作为行道树,很少有成片种植的果园,更未形成大规模商品性生产。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木本油料植物发展的重视与支持,滁州市于2010年后开始规模化引种栽培,2017年滁州市委、市政府更是将其作为“三棵树”产业发展目标之一,重点发展薄壳山核桃产业。笔者根据薄壳山核桃幼苗的生长特性,结合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皖东地区薄壳山核桃育苗技术,以供参考。
1采种及处理
文玩核桃种子育苗方法(核桃种子育苗方法视频)
1.1种子采集
皖东地区9月下旬至10月下旬,当薄壳山核桃种子外皮由绿转为黄绿或黄褐色,且有1/3~2/3的种子在树上开裂时,为最佳采收期。采收使用机械振荡主干或大枝,树下铺设塑料布接种。如采收过早,薄壳山核桃种子外面青皮不易剥离,种仁不饱满,种子发芽率受影响;过晚,则易造成落果,增加人工捡拾成本。
1.2种子处理
种子采收后放在自然通风的室内晾干,摊放厚度不超过2层果。去除外果皮和破碎的种子,并根据种子重量进行分级,以便种子出苗后管理。种子一般按>7g、5~7g、<5g进行分级。种子秋播前先用3%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min杀菌,然后用流水或清水浸种5~7d,每天换水1次,浸种后再将种子阴干到种子表面不见水印,切忌曝晒。
2实生苗培育
2.1圃地选择与处理
因为薄壳山核桃为深根性树种,所以选择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便于耕作、土层深厚肥沃、水源供给充足、排水条件良好的砂质土壤为宜。土壤偏黏或抛荒耕地,可以适量掺入河沙,并增加有机肥或农家肥,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肥力。圃地选好后,均匀施入农家肥或有机肥15~30t/hm2、复合肥750kg/hm2作基肥,并用5%辛硫磷450~675kg/hm2杀灭地下害虫、硫酸亚铁330~450kg/hm2防治苗木立枯病。结合圃地深翻,将肥料、农药均匀拌入土壤,两耕两耙后做苗床,要求床平如镜、土细如面。苗床宽1.2~1.5m、高20~25cm,步道沟宽40~50cm。圃地周围开好排水沟,做到床沟浅,中、边沟深,保证苗床、沟内雨停无积水。
2.2播种
2.2.1播种量。适宜的播种量是生产优质壮苗的关键。播种量过多,苗木生长易受到影响,两年生苗圃中会因为一部分苗木长期缺光造成长势不良,甚至死亡;播种量过少,则浪费土地,降低效益。因此,播种量以450~600kg/hm2为宜,可产二至三年生苗6万株/hm2左右。
2.2.2播种方法。原则上应随采随播,种子采收并经灭菌浸种处理后即可播种,播种时株距25cm、行距40cm。播种采取开沟点播的方式,将种子平放在沟内,种子缝合线与地面垂直,且种尖方向一致,这样能保持苗木的距离。覆土厚度3~5cm,上面再覆盖5~10cm稻草,这样既能保湿,也能防止鸟和其他动物破坏。也可以采用覆盖地膜方式进行,待春季土壤温度达到25℃以上或嫩芽即将出土时,及时去掉地膜,以免嫩芽受到灼伤。
2.3苗期管理
2.3.1松土除草。松土除草能够有效控制草害,防止杂草与核桃幼苗争光、争肥,是保证苗木健壮生长的关键措施之一。松土除草掌握“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在雨季或者灌溉后,人能进圃地不粘脚后进行。苗木进入生长旺盛期应及时除草,以不伤苗木根系为准。
2.3.2水分管理。因薄壳山核桃对水要求敏感,不同时期灌溉排水,直接影响苗木的生长。应根据不同时期,合理安排灌溉次数和时间。皖东地区种子发芽期一般在4月,春旱季节必须及时灌溉,每5~7d灌1次。6—8月高温季节,恰逢幼苗快速生长期,对水分需求很大,应加大灌溉量,每3~5d灌1次,灌溉应在傍晚进行,严禁中午高温时灌溉,以免烫伤幼苗。梅雨季节或强降雨期间,经常检查,及时做好清沟排水,巩固苗床,做到水通畅、无积水、苗床坚固。
2.3.3施肥。5—7月,当年生幼苗进入速生期,可在下小雨前追施氮肥(尿素),以增加高生长,每次追施75~150kg/hm即可,可少量多次进行;8月停止施氮肥,改施磷钾肥,避免产生嫩秋梢形成冻害。翌年,苗木可在4—6月各追施1次氮肥,每次追施150~300kg/hm2。
2.3.4病虫害防治。待幼苗长出2~4片真叶时,喷施2次甲基托布津800倍液,间隔期15d左右。6月中旬,在金龟子等食叶害虫高发期来临之前,用0.4%敌百虫或氧化乐果1500倍液喷施叶面。
2.3.5截根。7月中下旬,在苗木根系尚未木质化时,使用起苗锹从苗木一侧15~20cm处以45°斜向根系下方,在苗床表土下10~15cm处切断主根,截根后及时充分灌水,使土壤与根系紧密接触,以利于苗木根系迅速恢复生长。
3嫁接苗培育
目前,皖东地区薄壳山核桃嫁接方法主要有夏季方块芽接和春季劈接2种。受自然、材料、成活率等因素影响,多采用夏季方块芽接法,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嫁接成活率高、嫁接苗生长量大。
3.1方块芽接
3.1.1材料准备。选择地径0.8~1.5cm的两年生幼苗作为砧木。选择多年结果的良种母树当年生、健壮、芽饱满、无病虫害的枝条作为接穗。
3.1.2芽接方法。嫁接时间以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为宜,需连续晴天,雨季嫁接成活率低。接穗宜现采现接,否则成活率低。接穗每天早晨采集,重点采集结果母树树冠外围中上部发育饱满的枝条,并剪除全部叶片,仅留叶柄。穗条采集后立即放入有水的桶中,用湿布盖好。做到当天采集当天嫁接,尽量不用隔天接穗进行嫁接。用间距在2~3cm的双刃刀在离砧木10~20cm处横向深至木质部上下划一刀(芽接部位根据方块芽的粗度在适宜高度上芽接,一般在砧木苗的下部),再由上而下将砧木韧皮部撕下,在茎干上留下一个方形的露出形成层的方口。在采集来的接穗上刻同样大小的方块(要完整芽的韧皮部组织),并迅速与砧木方块接口对接。如芽片和砧木上方块对接不齐,可用嫁接刀稍加修整。然后用无需松绑打结嫁接膜自下而上捆绑,仅留芽和叶柄露出,保证芽片伤口处于密闭状态。方块芽接处叶片上下枝叶打尽,保留30cm范围内没有枝叶,以改善嫁接芽部位通风、通光条件。嫁接后7~10d,及时检查嫁接成活情况,方块芽发黑为不成活,发青为成活,不成活的可换其他部位再次进行芽接。
3.2劈接
3.2.1接穗采集与保存。12月至翌年1月,从结果母树上选择发育健壮、芽体饱满、无病虫害、粗度0.8~2.0cm的一年生枝条,剪成30~50cm长,剪口封蜡后放入湿沙中低温保存。
3.2.2劈接方法。上年夏季芽接未成活的,可改用劈接法补接。劈接一般在4月中下旬进行,使用嫁接刀从接穗芽侧面下方3~5mm切入,内达木质部后向下与接穗中轴平行切削到底,切面长3cm左右,随后将接穗另一侧削成1cm斜面。砧木在地面5~10cm光滑处剪砧,削成平面。在光滑平整的砧木侧面削一刀,露出形成层。将接穗长削面插入砧木切口,对准形成层插到底,然后用塑料薄膜带由下向上包严扎紧。接穗切口要露出一线,以利于成活。如砧木与接穗粗度不同,可一侧对准形成层。
3.3嫁接后管理
一是砧木芽接后,当年不剪砧木,接芽不萌发,形成带芽过冬的半成苗。带芽越冬嫁接苗在翌年树液流动前剪砧,剪砧高度在嫁接口之上2cm处。二是及时抹除砧木上萌发的幼芽及嫩枝,防止砧木上的芽或枝条与接芽竞争养分。三是加强水肥管理。每隔20~30d可结合下雨或中耕除草追施尿素300~450kg/hm2,直至7月底停止追施氮肥,改施少量磷钾肥2~3次促壮。四是嫁接萌发的枝条长至20~30cm后应设立护桩,护桩可用1.3m长的竹竿,将嫁接萌发的枝条绑缚于竹竿上,可防风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