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飞蓟的养殖方法视频(水飞蓟的养殖方法和用量)
推荐文章
呼伦贝尔农垦张天喜
水飞蓟的养殖方法视频(水飞蓟的养殖方法和用量)
2018美丽乡村博鳌国际峰会上,致力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国内国际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云集,大家见面免不了互赠名片。这其中,最抢眼的要数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天喜的名片,他在峰会上送出的是呼伦贝尔农垦集团“一大一小、一红一绿”四张名片。
“大”是指规模大,贡献大。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施业区面积3万平方公里,耕地600万亩、草场1000万亩、林地40万亩,下辖50余个企事业单位,总人口15万,其中各类从业人员5万。贡献大,六十多年来累计为国家提供粮食700多亿斤、肉80多万吨、奶650多万吨,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做出了贡献。
“小”是指注重每一个细小的管理环节。呼伦贝尔农垦拥有24个现代化农牧场,卫星定位、无人机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已经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农畜产品全程质量监控,质量追溯范围小到每一头牛、一只羊;田间管理精细到每一条垄,春耕播种精细到每一粒种子。
“红”是指军垦企业,有红色基因。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开发建设于1954年,六十多年来始终传承着军垦时期的优良传统,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是农垦人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新时期,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正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形成农业领域航母”的新要求,加速推进垦区的改革与发展。
“绿”是指绿色净土,出产绿色食品。呼伦贝尔农垦施业区处于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大草原两个重要生态屏障之中,生态良好,空气清新,水质清澈,土壤肥沃,绿色有机作物监测总面积近490万亩。在这片不可多得的生态种植区出产的绿色有机食品,安全、营养、好吃、放心。
呼伦贝尔田野美景
在接受央视网记者专访时,张天喜说,习总书记要求农垦要打造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形成农业领域航母。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围绕落实习总书记要求,从生态优势出发,在健康需求方面发力,全面提升自身产业格局,初步形成了十个基础较好,发展空间较大的产业项目。
呼伦贝尔农垦张天喜
一是芥花油产业。“芥花油”是高品质食用油,原料为非转基因双低油菜籽。2018年7月19日,呼伦贝尔市被国家轻工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芥花油之都”。垦区每年种植非转基因双低油菜200万亩以上,年产非转基因双低油菜籽30多万吨,芥花油12万吨。集团生产的“苍茫谣”牌芥花油获得了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证和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其各项营养指标可以和橄榄油相媲美,有的指标甚至超过了橄榄油。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鉴定评价这款油具有“双低”“两高”“五好”“三优”的特点,“双低”就是低芥酸、低硫甙;“两高”是指高亚麻酸(大于9%)和高不饱和脂肪酸(大于92%);“五好”是指“好生态、好原料、好工艺、好品质、好营养”;“三优”是指“绿色安全、营养健康、品质最优良”,有利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二是大豆产业。垦区常年种植非转基因大豆100万亩以上,年产大豆15万吨左右,是我国传统非转基因优质大豆主产区,被列入国家振兴大豆产业计划。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专家组评价意见为“具有全程绿色种植、非转基因、品质好、营养好的特点”。
三是马铃薯产业。垦区马铃薯年均种植面积10万亩,相关产业的企业1家。业务领域为种薯繁育、商品薯种植、加工等,年加工鲜薯10万吨,可生产精淀粉、马铃薯雪花全粉等。
四是草牧业。呼伦贝尔草牧业示范区建设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评价,目前中科院已经组织20余家科研单位与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合作开展生态草牧业示范区建设,并建设了6个院士工作站和呼伦贝尔生态草牧业试验站等研发支撑平台,在天然草场改良和人工种草等方面已经取得显著成果,下一步将在制草和草产品加工方面集中发力。
五是奶业肉业。垦区有存栏奶牛12万头,品种以自主繁育的“三河牛”和引进的“荷斯坦”为主,采用“六统一”管理方式,年产优质鲜奶23万吨以上,是得天独厚的有机奶奶源基地。今年9月,胡春华副总理专程到呼伦贝尔农垦调研奶业发展,并寄予厚望。肉牛养殖以“三河牛”和“西门塔尔”、“安格斯”等为主,肉羊以“呼伦贝尔羊”和“澳洲羊”为主,年产肉类总量2万吨左右。
六是麦业。垦区小麦年种植面积在130万亩至150万亩之间,以强筋小麦为主,常年总产为40万吨至45万吨。除小麦外,垦区每年还种植大麦10万亩左右,拥有两个股份制麦芽企业,年可生产大麦麦芽12万吨。
七是矿泉水产业。垦区拥有矿泉水生产企业一家,年生产能力4万吨,生产的“夏日”牌矿泉水属低矿化度、高品质、弱碱性饮用天然自涌矿泉水,取自大兴安岭神泉山,被中国矿业联合会天然矿泉水专业委员会评为“中国优质矿泉水源”。
八是有机产业。垦区现有已获认证有机土地面积5.1万亩,拥有日光温室大棚1230个,主要产品是有机杂粮、有机鲜食糯玉米、有机蔬菜等。
九是中草药产业。依托地缘优势,呼伦贝尔农垦积极挖掘野生中药材资源,目前已成功完成水飞蓟、赤芍、黄芪、北防风等20多个野生道地中药材的人工培育种植,每年种植面积在30万亩左右。
十是旅游业。垦区的24个农场分布于呼伦贝尔市的九个旗市区,农垦不仅有秀美的自然风光、还有军垦情怀、知青岁月、农耕文化、品色小镇、乡愁寄托等精神产品。垦区四季皆景,精准现代的春耕、空地一体的夏管、场面震撼的秋收、堆积如山的冬藏,更是农垦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当记者请张天喜用一句话总结参加峰会感受和下一步工作思路时,张天喜信心满满的说:“食安天下,筑梦农垦;乡村振兴,农垦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