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菌核病,牡丹菌是什么?
时间:
推荐文章
大纲:牡丹花菌核病,牡丹菌是什么?
一、牡丹花菌核病概述
牡丹花菌核病,又称为“腐霉病”、“黑霉病”,是一种主要危害牡丹花生长的真菌病害。该病主要发生在叶片、茎和花蕾等部位,使花卉生育期推迟,花朵凋谢,严重时整株死亡。该病主要通过风雨、伤口、土壤感染途径传播,多发于春、秋季。
二、牡丹菌是什么?
牡丹菌,学名为Penicillium cinereum,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和人工栽培的真菌。属多细胞、丝状真菌,属于担子菌亚门、异隔菌科。外形似细菌,但与细菌有所不同。牡丹菌在自然界中往往以菌丝体形式存在,很少在个体上出现。
三、牡丹菌核病的症状
1. 叶片症状:受害叶片边缘出现水渍状病斑,逐渐扩大,边缘翘起,叶面两侧出现黄褐色小斑点,病斑中央逐渐变深,叶片失去光泽,出现紫褐色小斑点,严重时叶片变黄、干枯。
2. 茎症状:受害茎节部出现水渍状病斑,病斑沿节部向上扩展,节部以上部分逐渐变黄、干枯。
3. 花蕾症状:受害花蕾出现水渍状病斑,病斑逐渐扩大,花蕾变小,花粉被病菌侵染,导致花粉败坏,花蕾凋谢。
四、牡丹菌核病的传播途径
1. 风雨传播:孢子囊在潮湿的环境中经过风雨传播,从而感染植物。
2. 伤口感染:病原菌通过伤口进入植物体内,导致植物感染。
3. 土壤感染:病原菌通过含有病菌的土壤传播,使健康植物受到感染。
五、牡丹菌核病的防治措施
1. 预防措施:加强检疫,禁止病菌携带者入境;加强栽培管理,保持通风透光;及时发现并清除病源。
2. 化学防治:使用化学农药,如多菌灵、百菌清等,对病菌进行喷洒,注意使用剂量和时间。
3. 农业防治:提倡使用农家肥,控制病菌来源;合理灌溉,保证土壤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病源。
4. 物理防治:保持通风透光,减少病菌在空气中的停留时间;及时清除病源,避免病原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