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孟花园网 > 园艺知识 > 种植技巧 >大棚平菇种植技术

大棚平菇种植技术

时间:

大棚平菇种植技术(图1)

标题:大棚平菇种植技术:提高产量与品质的关键

一、大棚平菇的概述

大棚平菇,又称平菇、侧耳、金针菇等,是一种具有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食用菌。它是一种典型的异养生物,主要依靠分解死亡的有机物为食,具有很好的环保效果。近年来,大棚平菇的种植技术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人们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收益。本文将从大棚平菇的种植条件、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大棚平菇的种植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大棚平菇的种植条件

1. 温度条件

大棚平菇适宜在15℃-25℃的环境中生长,最高温度不超过30℃。因此,在种植大棚平菇时,要选择保温效果好的温室,确保温度在适宜范围内。

2. 湿度条件

平菇喜欢湿润的环境,相对湿度以75%-85%为宜。在种植过程中,可适当增加湿度,以满足平菇生长的需求。

3. 光照条件

平菇为长日菌,即喜欢在较长日照条件下生长。因此,在种植过程中,要确保每天至少6小时的日照时间,以促进菌丝生长。

4. 通风条件

大棚平菇生长喜欢通风,有助于降低二氧化碳浓度,防止菌丝受到病菌侵害。一般在下午3-5点进行通风,以排除潮气。

三、大棚平菇的管理技术

1. 菌包制作

菌包是平菇种植过程中的主要生产资料,具有很好的保湿、保温效果。制作菌包时,可选择棉籽壳、玉米芯、棉签等材料,将其清洗干净后,进行消毒处理,然后接种平菇菌种,再密封、湿润,制成菌包。

2. 菌包摆放

菌包制成后,要摆放在大棚内通风、阴凉、潮湿的地方,每层码放整齐,以保证菌包之间的距离。

3. 管理技术

(1)出菌管理:平菇一般在菌包形成后20-30天出菌,此时菌包内的菌丝会生长至1-2厘米长,准备出菌。在出菌前期,要适当增加湿度,提高菌丝的生长速度。出菌后,要适当降低湿度,以利于菌丝分化。

(2)菌包管理:菌包要放在通风、阴凉、潮湿的地方,保持湿润。要定期检查菌包,发现破损、变形或菌丝断裂的菌包,要及时处理。

(3)菌床管理:平菇菌丝长到2-3厘米时,可将菌丝穿过塑料膜或棉籽壳,形成菌床。菌床要选择在通风、阴凉、潮湿的地方,以利于菌丝生长。出菌后,要适当降低湿度,以利于菌床分化。

4. 病虫害防治

(1)病害防治:平菇主要受到白霉、镰刀菌等病菌的侵害,要定期检查菌包、菌床,发现病菌感染应及时处理。

(2)虫害防治:平菇常见虫害有螨虫、蚂蚁等,可用生物农药、矿物农药等防治。

四、结论

大棚平菇种植技术在提高产量和品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通过科学的管理技术,可以有效促进菌丝生长,提高平菇的出菌率、产量和品质。在实际种植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栽培条件进行合理的管理,以提高大棚平菇的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