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树叶(楸树的简介)
推荐文章
作者:王建西
揪树叶(楸树的简介)
你知道揪方吗?我想关中人大多都知道,不知道的也不要紧,听我慢慢道来:
揪方也称‘掐方’还称‘丢方’。它和围棋差不多,只是它比围棋少了很多方格。围棋棋子没有摆完就分出输赢,可是揪方就不一样了,揪方摆棋子就是战前排兵布阵。摆完棋子才是真正的战场厮杀较量,那杀的就是天昏地暗,喊杀声不断。
先摆者基本摆在中间,是为了占主动点。先摆后走,因为先摆者多一子,所以后走。摆完棋后各先掐对方一个棋子。如果一方摆一成方可多掐一子。
方里分小方可以掐对方一个棋子,大方可以掐两个棋子,还有鞭也可以掐两个棋子(七个棋子必须排一行才叫鞭)。还有小方鞭可以掐三个子,大方鞭掐四个子。最可怕的是倒子,来回倒,不停点的掐对方的棋子,除非你有六角方或者七斗子,再或者就是更厉害的八斗子他就无法掐断你。倒子也分小方倒子、大方倒子、鞭倒子、大方小方倒子、小方鞭倒子。大方鞭倒子。如果你拥有倒子几乎你就占据了上风,但对方如有大量的方而且还连在一起那你就不一定能赢。除非你有硬倒子,对方无法掐你的棋子你才真正的是赢家。这要补一句,成方是不能掐的,除非你拉开方对方才可以掐。方是千变万化,深不可测的。好像看对方要赢了,下一步有可能就满盘皆输。揪方堪比战场,不到最后一刻是看不出谁赢谁输。
方也分家方野方两种,家方是有方必合,就是你有拉开的方不能再拉开方了。野方没有那么多规矩,也是最合理。大家都喜欢野方。
揪方范围很随意,在啥地方都可以开杀,田边地头、大树底下、集贸市场、大街小巷等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主要是它不用购买棋盘棋子工具,只要在地上画上七竖七横找些树枝、石头子或者其它只要能下棋都行,就可以开战了,既方便又实惠。是老百姓休闲娱乐首选。
这里不去考究它的历史和来源,单说我对揪方的认知和经历。
记得小时候洪庆家属院(现在叫小区)都是一排一排的平房,靠马路边有一块空地,也就自然形成了市场。在市场经常能看到一些闲来无事的中老年人在市场揪方,四周围了一圈人看热闹,吵闹声一浪高过一浪,喊的是脸红脖子粗。两个揪方的到冷静,你喊你的我揪我的。不过有时候揪方的也会成为傀儡,虽然自己坐在揪方的位置可是没有下手的机会,都让围观者强行做主帮他揪方了。我也时不时钻进人群看揪方,也是在这吵闹声中学会了揪方。
这里不得不提一个人,以前我写了一篇《洪庆街道上的修鞋匠》主人公叫兴安,他就是一个特别爱好揪方的人。他揪方水平一般,只要是他赢了高兴的手舞足蹈像个孩子,如果输了嘴里不停点嘟囔着骂人。大家都了解他,也就不和他计较。
七、八十年代是揪方高峰期,走到哪里都能看到一堆一堆人围着揪方,市场上三四个摊子在揪方。家属区也能看到五六成群人在揪方。就是走在路上都能看到路边树荫底下也有人在揪方。可想那揪方多么吸引人!
揪方不但吸引着中老年人还吸引着小孩,在家属区里建厂时种了很多法国桐,又大又高,特别遮阴,都爱在这树下揪方,一般中老人围一摊子,小孩一摊子。后来大多都是老中青混揪。吵闹声不断,热闹非凡。有时候还为揪方真正吵架的,甚至动起了拳头,不过这是极少数。
在我们小孩里有一个年龄比我小四岁名叫二小,别看他小,个子也不高,揪方特别厉害,没几个小孩能揪过他,就是大人来了也不是对手,除了高手。
在洪庆家属区还有一位真正的揪方高手,他叫麦道(音)。可以说在灞桥区都无人能敌。方圆村镇的民间高手找他挑战,都被他一一打败。听说灞桥集市高手云集,他就每到星期天上灞桥集挑战高手,没想到都不是他的对手,可想他的棋艺有多高。
慢慢的洪庆市场看不到揪方了,原来全都转移到了郭叔家门口。郭叔和郭姨是特别热情好客之人,不管你是什么阶层人士都以礼相待,郭叔爱开玩笑爱热闹,还是揪方爱好者。他就在家门口用砖垒了台子,还用水泥预制了一块四方水泥板在上面刻上棋盘,又请人制作了几十个小木凳子供大伙揪方,揪方的乡党再不用蹲着揪方了,主要是还有开水喝。郭姨每天要烧几大壶开水供大伙喝。开始人们不好意思要水喝,后来慢慢都熟悉了直接到炉子上倒水喝。所以人们都愿意到郭叔家门口揪方。郭叔家门口成了真正揪方爱好者的集结地,也成了高手较量的场所。
郭叔在厂里捡了一些废旧小铜壳和小铁壳作为棋子,用起来既好看又好用。就让树枝和石头棋子下岗了。铁壳用的时间长了磨损严重,就连水泥板都磨出了坑。又改用黑橡胶皮子做棋盘,棋子改用饮料瓶盖子。再后来改用胶合板划上棋盘,刷上漆,就跟买的一样。棋子也变成了围棋子。这也让揪方上了档次,不再是土里土气的揪方了。
因平房改造盖新楼,郭叔家暂时搬到别的地方,揪方爱好者紧跟着也搬了过去。后来郭叔回迁住上了二楼,棋手们又在他家楼下摆开摊子,这一摆就是十几年,直到郭叔年纪大了摆不动了,棋手们才不舍的散去。郭叔家楼下从此冷冷清清,再也看不到揪方的热闹景象了。之后很少能看到揪方了!
说一下我的棋艺。我揪方的水平中等,从小就爱揪方,一直没有长进。在我20来岁的时候开始认真研究棋法,还别说真的让我琢磨出来一套棋谱,使我一夜之间成为揪方高手。不管他们怎样摆棋布阵,都绕不开我给对手下的圈套。高手都有点小懵,心想昨天揪方一般,今天咋都揪不过了?
不过高手终归是高手,不到一个月就破解了我的棋法,使我变成二流棋手。虽然揪不过高手但揪一般棋手还是没问题的。在单位没人是我的对手,大家一起揪我一个人都揪不过。
记得有一次我去灞桥赶集,看到有人在揪方,就凑过去看热闹,看了一会就插了一句“这样摆”,对方不高兴的看我一眼说道:“不行你来”。我也不客气“来就来”。对方说“咱俩揪可以,谁输一次买一个油饼。”我有点犹豫了,因为我从来没有和谁赌过揪方。可是围观者起哄硬让我和他揪,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和对方揪了起来。可是对方也不知是紧张还是棋艺太烂,根本揪不过我。下到第十盘时让了对方一盘,我起身说:“结束吧?”其实对方和围观者也知道我让了他一盘。也再没说啥。说实话我根本就没想着要他的油饼,只是玩玩而已,准备要走,围观者不愿意了,硬让对方卖油饼,对方说他没有带钱。可是围观者一位年纪大的老人说道:“灞桥集的规矩不能破坏,是你硬让娃跟你赌的,输了就不认账,这不是欺负娃呢么?”对方笑嘻嘻抓耳挠腮,在身上摸了半天才拿出皱巴巴几毛钱说道:“就这几毛钱咋办?”围观群众起哄的说:“咋办?借么。”我看不能这样僵持下去了,赶快打圆场,“算了算了,有多钱就买多钱的。”围观群众也不再坚持了。对方这才到油饼摊买了六个油饼用绳子穿起来,走到我面前递给我。(当时油饼是一角钱一个。塑料袋还没有应用在食品上,油饼要么用纸包要么用绳子穿起来。)我接过油饼要分给大家吃,可是没一个接油饼,都摆摆手不要。也许看我年龄小吧,不好意思吃。既然没人吃,我就把油饼挂在自行车上,开心的骑着车回家了。
很多年没看到揪方了,在我们小区现在根本就没有揪方的。我突然觉得是那些老人们在支撑着揪方,我们这些比较年轻中年揪方爱好者只不过就是一群围观者。老人们一个一个走了,没有人再支撑热闹的揪方了!
前几年上了几次灞桥集就没看到有揪方的,偶尔看到一次揪方,不像以前那样热闹围观的场面,只是冷清清两个人在揪方。之后再也没看到过揪方!
曾经我问过揪方高手麦道“现在有没有人揪方了?”麦道说道:“有,就在庆华文化宫和体育场门外偶尔能看到几个老人在揪方,只是没有人围观了,更看不到年轻人的身影。”
古老的揪方还能传承下去吗?还是慢慢就此消失了?!!!
2021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