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苞蒿的种殖方法(白苞蒿图片)
推荐文章
DragonBoatFestival
白苞蒿的功效与作用(白苞蒿图片)
端·午·节
端
午
佳
节
端午佳节至,粽叶飘香
又到了一年的端午佳节
几千年的传统节日流传至今
这其中包含着中国人浓浓的情感
端
午
佳
节
在潮汕地区,端午节又称“五月节”每逢端午,潮汕人都举行多姿多彩的庆祝活动,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端午习俗:赛龙舟、食粽、插艾、浴或者喝药汤。
在潮汕,除了众所周知的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之外,你知道还有哪些潮汕民俗吗?今天就让小编给你们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吧!
一
拜
祖
先
五月五,到端午。每到端午时节很多人都会想起屈原。但在潮汕地区,我们这天不单单是为了纪念屈原,更多的是纪念逝去的亲人。在这一天,我们会像清明节了一样,对自己逝去的亲人进行纪念,以缅怀他们生前的事痕,让生者更明白今天平定的日子来之平易。
二
赛
龙
舟
在端午时节,大人小孩最喜欢的莫过于热闹的赛龙舟,只要听到门外的敲锣声,即使天气酷暑,也会都会打着伞去看赛龙舟。
赛龙舟习俗来源于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潮汕的龙舟分为两种:有“真龙”和“假龙”。“真龙”,有龙头、龙颈、龙身、龙尾,龙船全长20多米,宽1.5米;设15对桨有30人,打鼓、敲锣、泼水、舵手各1人,共34人。“假龙”,通称为辑船,船全长10米,设5对桨,有10人,打鼓、敲锣、泼水、舵手各1人,共14人。
三
龙
须
水
龙是我国最为广泛的图腾崇拜之一。民间传说五月五日为龙的生日,这一天龙抬头喷出的水能使人身体健壮,能治好疾病。
所以在这一天人们喜欢挑“龙须水”,也就是龙舟划过的溪水回家贮存、食用。说是“龙舟水”经久不变质,格外清甜,饮后能消灾祛病保平安,妇女用它洗头还能治头风。
这种习俗,方志也有所记载。民间还认为,端午日的雨水也为“龙须水”,用陶瓷瓮贮存起来,日后喝“龙须水”能治好疑难杂症,并且是贮存时间愈久愈灵验。
四
食
粽
子
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食物。而因为南北方的差异,北方的粽子喜甜,南方的粽子喜咸,因此每年的端午节都会引起“南北方粽子大战”。
而在潮汕地区,粽子主料采用的糯米,必须颗粒饱满、制作时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5到6个小时,捞起后放在竹筛晾干,次日下锅用猪油炒后,加适量上等鱼露,再炒至米粒晶莹透亮,油香润滑,再用香菇,花生仁,猪肉,甜豆沙制成。
根据个人的口味爱好可以有咸有甜,用盆盛装袋包上竹叶就是上好的粽子了。这也是端午节的传统食物。
五
吃
栀
粽
在潮汕地区,除了粽子是端午节传统的食物之外,我们还会吃一种潮汕特有的粽子食物——栀粽。
它是用栀子(俗称黄枝或枝子)捣碎后浸泡去渣,将黄色液体渗入蒲姜碱液,再渗入糯米粉浆中,放入专用粿帕,装入蒸笼蒸熟。蒸熟后的栀粽呈棕黄色。放凉后食用,食用时不用刀切,而用纱线牵拉切成小片,蘸着白砂糖吃。据说在端午节吃栀粽可以助消化,增进食欲,祛疫病。
所以也成为了潮汕地区必备的端午食物之一!
六
服
药
膳
潮汕人把五月节视为除虫驱病的“圣日”。除了插艾蒲,沐药浴外,还有其他一些服药膳的习俗。其中就有吃真珠花菜(即白苞蒿)的习俗,据说可以除去腹中毒质。小孩子吃使君子炒蛋,消疳去积;老人服用谷精子瘦猪肉汤,有明目保健作用。
七
插
艾
蒲
五月夏至,气候温湿,是疫病流行季节,故古人认为除了要施行巫术驱除毒病之外,还要配合使用艾草、菖蒲、雄黄之类药物。
由于这些药物具有芳香解毒、驱毒避瘟之功能,后来便在端午节广为使用,并成为民俗。
潮汕插艾蒲的历史悠久,可知早在明代前,潮汕已有插艾蒲的习俗。至清代,这种活动更盛。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辟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一年一端午一岁一安康
世代相传的民族文化
不仅是民族气质的体现
更是民族凝聚力的象征
看了小编的介绍后
是不是对潮汕的端午习俗
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