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枣儿的种植方法(绵枣儿图片)
推荐文章
那天在街上,忽然听见有人叫卖:绵枣,绵枣……
绵枣,这个熟悉的名字,一下子就唤起了我幼时的记忆,让我不由得满口生津。走过去一看,满盆红糖水似的浓稠汁液里,浸泡着蒜辫一样的绵枣,在阳光下晶莹如玉,使人垂涎欲滴。
绵枣儿的作用与功效(绵枣儿图片)
卖枣人用牙签插了一个琥珀色的绵枣,让我品尝。我轻轻地咬下一半,凉凉的,有点甜,后味还略有些涩苦……一点没变,还是小时候那味儿……
小时候,饭菜之外,能吃的东西很少,尤其是供孩子们吃的零嘴,更是屈指可数。记得有绵枣,山里红……还有一种拐枣,长的曲里拐弯的,像一串串奇怪的符号,吃在嘴里却很甜,据说也是树上长得,可到现在我也没有见过拐枣树是什么样子。
卖这些东西的,多是些老头,偶尔也有老婆婆——颤巍巍地守在学校门口,一看见放学的学生便叫喊起来。孩子们听见吆喝,便纷纷跑了过来,围在篮子或盆子四周,你拿一串,我拿一把,给了钱,便马上放入口中,然后一边咀嚼,一边对着身边簇拥的同学发出夸张又满足的笑……一般来说,几分钱就能买很多,足够你和伙伴们吃的。
记忆里,也就是这些吃的东西要用钱买,因为本地不生产。至于附近树上能长出来的桃、李、石榴之类,可以结伴去人家的院里偷——钻门洞,爬墙头,反正小孩偷,不算偷,最多算是窃。那时候,谁家孩子没偷过生瓜梨枣?好像有一段河南坠子唱的就是一个小孩偷石榴:
二十七八月黑头
谁见过
没过门的女婿偷石榴
前三天路过
丈人的家门口
在那后花园看见了
一树的好石榴……
我们那时,也是看见谁家的果子长得好,就摘谁家的。虽然是偷,但也有规矩,能吃多少,就摘多少,不能祸害。就是不能把人家的树枝折断,或者是把没有成熟的果子乱扔。这样,即使被人逮着,也顶多骂你两句,然后,把你跟你的果子一起哄出去。骂你也大多是因为果子还不太熟,绝对不会是人家小气——那会儿不允许做买卖,又无法保存,果子成熟后他自己还得摘了送人呢!
值得庆幸的是,当年我们偷果子时,一次也没有遇见过狗。我们住的城市虽小,却无人养狗。也是,养狗干什么呢?还得费粮食。那个时候,人们的觉悟普遍很高,极少小偷小摸的。再说贼去了能偷什么呢?人人吃不饱,家家无余物,几乎就是大同社会了。
由于物质贫乏,能吃的东西屈指可数,所以印象特别深刻。东西虽少,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满足却很多。比如有一种孩子们经常吃的冰棒,就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记忆。
“冰棒,冰棒,白糖冰棒一个三分儿”!这种悠长的吆喝声,几乎伴随了我的整个童年。放学的路上,经常会有很多背着箱子的人跟着孩子们卖冰棒,三分钱一个的冰棒,晶莹剔透,冰凉甘甜,大家凑了钱买来,你一口,我一口,美美地吃起来。如果钱有富裕,还可以选择五分钱一个的牛奶雪糕,咬上去不像冰棒那么脆硬,是一种很酥软的感觉。那雪糕看着真如雪也似地白,往下淋着奶色的浓汁,让你看上一眼,就流口水……
光阴似箭,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如今,再没有当街卖冰棒的了,取而代之的是冰淇淋,五颜六色,花样繁多,价钱也贵得惊人。我因为胃寒,很少吃它,偶尔几次也是浅尝辄止。也许是年纪的原因,总感觉它有股子怪味,不知有多少添加剂呢!远没有过去的冰棒好吃。冰棒虽然简单,却冰清甜净,让人放心。
说起来也真好笑。过去想吃肉没有,现在有了却又想吃素。过去想吃细米白面没有,现在有了却要吃五谷杂粮。过去想吃洋的没有,现在有了却又争着要土的……转了一圈,一切都又回到了原点。
这似乎是个哲学问题,不懂,也没几个人去想。今天的人还有谁愿意去思考生命的意义?现在大多数人都忙着呢,票子、房子、帽子、车子、女子、孩子……
说绵枣呢,却罗嗦了这么多,真是老了……绵枣虽然便宜,去山上挖着却不容易,挖回家后,煮一锅就得要一天一夜,二十四小时里不能停火。卖枣人说,这东西除了作零食,还能当药用,润喉清嗓,解热除燥,益气养阴,治疗慢性咽炎也效果显著。
再说那天我买了几块钱的绵枣回去,自己先吃了一小半。老婆也过来吃了几个,说没有过去好吃,不吃了。孩子回来看见,好奇地问这是什么东西?观察了半天,也了尝一个,却又吐了,说又苦又涩,难吃。
后来那一小碟绵枣,再没人动过,就那样放在一盘盘苹果、香蕉旁边,慢慢变干、变硬、终于瘪了下去,像一把破碎了的远古化石,显得那样陌生而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