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高山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高山马铃薯种植技术)
推荐文章
1、栽培季节
马铃薯高山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高山马铃薯种植技术)
马铃薯喜冷凉,怕炎热天气,高山气候非常适合其生长,因而栽培季节长,应根据市场情况来安排其播种期。高山栽培主要有春马铃薯和秋马铃薯两种栽培形式。春马铃薯有两个栽培季节:一是生长期在3~7月份,即3~4月份播种马铃薯,6~7月份收获;二是生长期在11月至翌年5月下旬,即播种期在11~12月份,翌年5~6月份收获。秋马铃薯的栽培期在8~11月份,即8月上中旬播种,10~11月份采收上市。
2、品种选择
可选用克新4号、费乌瑞它、东农303、克新1号、中薯3号、中薯2号、郑薯5号和郑薯6号等品种。
3、种薯处理
选择块茎肥大、表皮光滑、芽眼明显和健壮无病虫害的种薯,每亩约需种薯150千克。定植前,将种薯进行分拣,已发芽的种薯,在切薯后可进行栽植;未萌发的种薯,切薯后需先进行催芽后再种植。
①种薯切块:一般每千克种薯可切成40~50块,每块种薯重20~25克,带有3个左右的芽眼。切薯时刀要消毒,刀口要锋利,切面要平滑;刀口要尽量靠近芽眼,而又不伤芽眼,以利于提早出苗。切好的薯块要蘸“黑白粉”(用石灰粉和草木灰按1:1比例混合而成),进行消毒;也可用0.2%多菌灵或百菌清溶液对薯块喷洒消毒,喷湿即可,然后栽植。
②催芽:播种前15~20天催芽,可在室内干燥通风处进行,用清洁的河沙或湿润疏松的细土做催芽床,一层种薯,一层湿沙或细土,厚度约3厘米。一般铺放2~3层,最上层用细土或河沙盖没种薯,然后用稻草覆盖保暖。经常检查沙土的湿度,过干时可喷水以保持堆内的湿润度,但底部不能积水。待7~8天后,大部分种薯已萌发出芽,当芽长1厘米左右时,揭去稻草见光,使芽体转绿粗壮后播种。
4、整地与栽植
种植马铃薯的田块,最好选择前作未种过茄果类、薯芋类作物的地块,以土层肥沃疏松、排灌方便的沙壤土为佳。在选好的地块上施足基肥,每亩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2500~3000千克。施肥后进行翻耕整地与做哇,畦宽(包沟)1.3米左右。
栽植规格为:春播行距40~50厘米,株距20~25厘米;秋播行距35~45厘米,株距20~25厘米。
栽植时,按上述规格先开好栽植沟,沟深10厘米,于栽植沟内浇入粪水后,按株距芽眼向上地摆放好种薯。然后每亩用150千克生物有机肥加30~40千克复合肥所混合的肥料,施于每行的两个种薯之间,不要沾靠种薯。覆土后整平畦面。再用芽前除草剂(如96%精异丙甲草胺等)进行畦面喷施,防除杂草。秋栽马铃薯还可在畦面上用遮阳网进行浮面覆盖,实行降温保湿,待出苗后及时撤去。
5、田间管理
①追肥管理:高山马铃薯栽培多选用早、中熟品种栽培,生育期短,生物产量较大,需肥量也大,应施足基肥,并注意及时补充追肥。在出齐苗后,要尽早追施提苗肥,每亩用人粪尿肥水300~400千克或尿素10千克进行浇施。进入发棵中期(即将现蕾时),结合培土每亩施复合肥15~20千克。结薯期还应追施一次肥,每亩用复合肥15千克进行浇施。
②水分管理:要保持土壤湿润,以促进植株生长。在幼苗期,土壤湿度以田间持水量的50%~60%为宜。在结薯期,土壤含水量应达到80%~85%。如果结薯期土壤水分不均、水分时高时低等,则容易导致薯块畸形生长。高山区春季雨水较多,应做好清沟排水工作。夏、秋季土壤较干时,应及时灌水保湿。马铃薯收获前,应停止淺水。
③中耕除草与摘蕾:没有喷施除草剂的田块,前期要中耕1~2次,以轻锄为主,促进发芽出苗。中后期中耕主要是除草和培土,防止薯块外露转绿。在出苗约1个月后,马铃薯即进人块茎膨大与开花的旺盛时期,要及时摘除花蕾。
④控苗:如果植株生长过旺时,可在初花期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100毫克/升溶液喷雾,能抑制地上部分生长,促进块茎的膨大,提高产量。
6、采收
块茎膨大成熟后,通常表现为植株枯黄,可及时采收。选择晴天土壤干爽时采收,先割去植株,然后挖掘收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