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蓝(马蓝叶)
马蓝
这种植物名为马蓝,马蓝,马蓝在古人的眼里既是染料又是药材,为古代制染青原料之一,染青是青色的意思,马蓝跟别的原料同用时可染出一种青色,这种药植物常见于溪旁阴湿处,它可不是寻常植物。
马蓝(马蓝叶)
马蓝是爵床科2500多种植物中的一种,为多年生草本,和穿心莲、九头狮子草、狗肝菜这些植物同科,在西南、华南以及台湾地区都很常见,分布地区包括四川、广西、贵州、海南或者是浙江等等。
马蓝常成对分支,和别的爵床科植物一样茎节膨大,从叶子的特点来看,为单叶对生,叶片形态相差不大,大抵上有卵形和椭圆状矩圆形两种,从我分享的图片中就能看到马蓝的花的特征了,为淡紫色,而不是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呈蓝色,更有趣的是,马蓝的蒴果为棒状,这让它别的植物有了明显的区分点,在农村遇到马蓝可别错过。
马蓝叶
马蓝:叶如苦荬,即郭璞所谓大叶冬蓝,俗中所谓板蓝者。二蓝花子并如蓼蓝。
吴蓝:长茎如蒿而花白,吴人种之。
木蓝:长茎如决明,高者三四尺,分枝布叶,叶如槐叶,七月开淡红花,结角长寸许,累累者如小豆角,其子亦如马蹄决明子而微小,迥与诸蓝不同,马蓝,而作淀则一也。
《诗经名物图解》之蓼蓝
大约在明代以前,菘蓝和蓼蓝是制造蓝靛、用于染色的主要原料之一,当时,菘蓝中含有的菘蓝甙比蓼蓝中含有的靛甙更容易水解,菘蓝制靛比蓼蓝等其他蓝草更为普及,明代之前的典籍甚至有“蓼蓝不堪为靛”之说。后来,人们发现,经蓼蓝印染后的布料不易褪色,马蓝、木蓝的印染效果也不错,蓼蓝、马蓝、木蓝也被广泛应用了。
单说蓼蓝,熟悉的人可能不多,而说到“青出于蓝”这个成语,熟悉的人就会多了。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出自战国后期思想家、教育家荀况的《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是靛青这种染料,蓝是蓼蓝。
马蓝功效及图片
所谓的灰药,就是用蓼蓝与石灰调制而成的防染浆。说起蓼蓝大家可能觉得陌生,但它、菘蓝和马蓝就是我们熟悉的中药板蓝根的三种常见来源。
不过后来,随着工艺的改进,防染浆更改配方,用黄豆粉加石灰调合,同时原用手工涂画改为刻板印染,使得药斑布的产量明显提高,且容易被广大普通农户掌握,所以也就普及了开来。
药斑布的制作过程
药斑布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刻板、刮浆、染色、出白晾晒四个步骤。
第一步,刻板。在桐油版上雕刻图案和花纹,纹样之间要靠短线、碎点连接,刀工的好坏则直接决定了花版的质量。落刀沉稳,起刀利落,否则花纹很容易脱落。
第二步,刮浆。要刮浆,先制浆。当天制作的防染浆只能当天使用,马蓝,否则就会变质、凝固。制浆完成后,需要打湿毛坯布,必须用绵密的水雾,让布料的湿度恰到好处。然后将其整理成卷,方便刮浆。刮浆是门技术活,需要注意毛坯布上的图案的衔接,不能重合、错漏。刷浆后的布匹需要等待防染浆晾干,晾晒于阴凉处两天左右。待防染浆与布匹贴合,马蓝,才能带去染坊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