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孟花园网 > 养花知识 > 花草养护 >梧桐树三更雨(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出自什么)

梧桐树三更雨(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出自什么)

时间:

梧桐树三更雨(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出自什么)(图1)

梧桐树三更雨

前夜风过后,梧桐树三更雨,细雨潇潇的似乎下了一晚;打在窗外法桐的叶子上,滴嘀嗒嗒的……此情此景,颇有秋闺女子“梧桐树,三更雨……空阶滴到明。”的幽怨况味;也难怪唐明皇因安史之乱痛失杨贵妃后会有“空对井梧桐,不见倾城貌”的凄凉感慨。

梧桐树三更雨(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出自什么)

还好,我没有那么多愁绪、也不算是特别地善感,仍然能一觉睡到天明!

昨天一大早起来,走上公园门口的那条路,就看到了滚落一地的小小的、褐色的梧桐籽;还有不少枯黄了的果荚整个地掉落下来,那上面的籽会更干净一些,我轻轻地摘下一颗,嚼了嚼,还是儿时一样的感觉——满口生香!

那是一种油油的清香,虽然有厚而粗糙的壳,梧桐树三更雨,可是我还是忍不住想要继续去嚼下一颗……

这般高大挺拔、阔叶疏朗的梧桐自带一种超凡脱俗的气势,同时也象征着忠贞的爱情、美好的品格和高洁的气节;《三国演义》里就有这样的描述:“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虞世南诗《蝉》中也有云:"垂緌饮清露,流响出梧桐;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出自什么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共写过六首内容相仿的《更漏子》。这首《更漏子》,借“更漏”夜景咏妇女相思情事,词从夜晚写到天明。

开头三个字,表面看是景语,不像后来李清照《醉花阴·重阳》的“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含有以炉烟袅袅来表示愁思无限的意思。次句“红蜡泪”就不同了:夜间燃烛,用以照明,但多了一个“泪”字,便含有了人的感情。说“玉炉”,既见其精美,又见其色洁;“红蜡”则透出色泽的艳丽而撩人情思,而闺中的寂寞也隐隐流露出来了。“画堂”,写居室之美,与“玉炉”、“红蜡”相映衬。这句紧承上句,说红蜡所映照是画堂中人的秋思。“秋思”,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深藏于人心中的情愫,红蜡是不能“照”到的,可是作者却执拗地强调“偏照”。“偏照”者,非照不可也。这一来,将室内的华美陈设与人的感情,巧妙地联系起来了。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菩萨蛮

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

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花露(一作落)月明残,锦衾知晓寒。

在我国文学史上,词与汉赋、唐诗、元曲并称于世,成于唐盛于宋,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诗。

更漏子、菩萨蛮都是词牌名,也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

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就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

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比如《满江红》主要用于爱国情怀,《更漏子》专于思妇闺情。

更漏,梧桐树三更雨,是古代的计时器。

《更漏子》意指的是:无法入眠的长夜,孤寂的身影,暗夜里的怨恨,漫长的期待,相思不尽的泪水,流逝的青春,梧桐树三更雨,不可挽回的爱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