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树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芒果树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在海南有很多种农作物的种植地缘优势比较大,特别是椰子,其次槟榔、可可、荔枝、番石榴、芒果、山茶油树、胡椒、斑兰、巴戟天、砂仁、益智、皇竹草、黄花菜等。基于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笔者提出一种具有海南特色的林业间种种植模式:水肥一体化椰子槟榔带状混交间种多作物生态种植模式。
图1混交林带示意图
根据椰子的生态特性和我省各地的生境条件,可将我省南部(三亚、乐东、陵水、保亭和万宁)海拔200m以下的沿海平原、台地、低丘划为椰子Ⅰ级栽培区.该区的年平均气温为24.5~25.5℃,≥10℃的年活动积温为8800~9300℃,年日照时数为2200~2600h,光热资源丰富;年降雨量为1300~1600mm,土壤以滨海沙土、滨海冲击土、沙壤土为主,完全可以满足椰子生长和开花结果的要求.而我省中部山区外围海拔300m以下的沿海平原、台地、低丘,年平均气温为23~24.5℃,≥10℃年活动积温为8400~8800℃,年日照时数为2000~2600h,光热资源也较为丰富;年降雨量为900~1600mm,土壤以海滨沙土、沙壤土、壤土为主,故可划分为椰子Ⅱ级栽培区.昌江、东方沿海一带,虽光热资源丰富,但年降雨量仅900mm。所以,只能划为Ⅱ级栽培区,具体划分详见图5所示[1]。
芒果树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芒果树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槟榔在海南各地皆可种植,经过多年的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海南槟榔种植优势区域突显,主要集中在万宁、琼海、定安、陵水、乐东、琼中、保亭和屯昌等南部和中部地区8个市县,实现海南槟榔种植由零星分散向规模化转变[2]。
槟榔在南北纬28°之间;最适气温在10~36℃,最低温度不低于10℃、最高温度不高于40℃,海拔0~1000m,年降雨量1700~2000mm的地区均能生长良好[3]。
海南省雨季集中在5—10月,旱季集中在11月至次年4月。槟榔的需水关键期是其开花期,即11月至次年4月。月平均降雨量在45mm,而此时正是海南省的旱季,此时槟榔到了需水临界区。针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将先进的槟榔栽培技术与节水滴灌工程技术集成融合,进行合理的水肥一体化技术管理,对提高槟榔当季产量和经济效益,实现海南省槟榔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
根据海南省地方标准DB46/T12-2006椰子栽培技术规程,椰子的种植形式:
7m×7m,7m×8m,或者(6m×9m+6m×6m)÷2的种植形式
本模式选用5m×13m的模式其土地相对利用率分别为:
0.754;0.862;0.692。
槟榔种植按株行距2.7m×2.7m(间作园可采用4m×6m)先开挖60cm×60cm×60cm的穴[5]。
本模式40株/亩,其土地相对利用率为:0.440
根据海南省地方标准DB46/T126-2008可可栽培技术规程,在平地采用2m×2.5m的株行距。
本模式40株/亩,其土地相对利用率为:0.303
间作带实作宽度为5.5m-7.5米,重复宽度为13m,间作带土地相对利用率为:0.423-0.577
2008年海南椰子寒害落(裂)果调查结果看出,在文昌清澜同一立地环境下,尽管红矮椰子、黄矮椰子和香水椰子的管理水平和生长势都比其他品种好或与之相当,但其落裂果率却比其他品种高,其中香水椰子的落裂果率达到64.3%,是落裂果率最高的品种。落裂果率大小顺序是:矮种椰子(香水椰子、红矮椰子、黄矮椰子)最大,其次是杂交种小黄椰、海南本地椰,杂交种的马哇和文椰78F1最小,这可能有杂种优势的原因;而杂交种小黄椰可能是由于引种时间较短,对当地环境的适应性没有海南本地椰好,因此,落裂果率相对较高[7]。
海南种植的椰子以海南高种为主。海南高种属于异花授粉品种,果实杂合性大,后代个体变异大,高产优良性状不稳定,生产优良的种苗困难,一般种植7~8年后开花结果,经济寿命达60~80年。种植株20年后茎干高度在7m以上,每667m2定植12株以下,年均株产椰子50个左右,每667m2产量在600个以下。嫩果外果皮以绿色为主,有少量为红色和棕色。单果重3~5kg,100ml嫩果椰子水含总糖5.5g,还原糖2.6g[8]。
矮种椰子植株较矮小,树高8~15m,树干围径65~75cm,茎干基部不膨大,没有“葫芦头”。雌雄同花,花期相同,自花授粉,种质较纯,植株之间形态差异小,比较一致。其自然寿命约60年,经济寿命约40年。
矮种椰子属于早结早熟的优良品种,结果较早。一般高种椰子种植后7~8年才能开花结果,种植后12年才能达到产量高峰期;而矮种椰子则在植后3~4年就能开花结果,植后8年则能达到产量高峰期,比高种椰子提前3~4年。高种椰子年平均株产果实约20~40个,产量较低。而矮种椰子株产高的可达到200个左右,年平均果实产量约为100~120个,比高种椰子高4~5倍。
矮种椰子是椰子杂交育种理想的亲本(母本)。例如,“马哇”(PB121)杂交种椰子是由马来亚黄矮椰子(母本)×西非高种椰子(父本)而成的;PB111杂交椰子是由喀麦隆红果矮种椰子(母本)×西非高种椰子(父本)而得;文椰78F1是用马来亚黄矮椰子(母本)×海南高种椰子而成的。
矮种椰子果实大小适中(重约1~2kg),椰子水仅200~300ml,方便饮用和携带。其椰子肉(固体胚乳)细嫩松软,甘香可口;椰子水(液体胚乳)鲜美清甜,一般生长7~8个月的嫩椰果椰子水总糖含量达到6%~8%,可当成水果直接食用。矮种椰子的花苞(火焰苞)、花序、叶柄和果实等色泽较鲜艳,各种品种各具特色。如红矮椰子叶柄、花苞和果实均呈橙红色,十分红艳,享有“金椰”的美誉;黄矮椰子的叶柄、花苞和果实均呈橙黄色,非常诱人,被人们誉为“银椰”。二者颜色十分靓丽迷人,观赏价值极高,是环境绿化不可缺少的树种,是热带特色风光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印度中央种植园研究所(CCPRI)1980年布置一个椰子种植密度试验。一块地里种植椰子93株,植距为7.5米x7.5米;对照田种植密度加倍,植距变小。从1983一2001年19年的结果情况看,植距较大的处理平均每株产果129个,植距较小的处理(对照)每株仅产果37个[10]。
1)间作可可显著提高了椰子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可可产量呈增加趋势,间作后的纯收入显著高于单作[11]。
2)间种槟榔多一种收入,共同补水补肥,节约管理成本
[1]林尤河,谢国干,张海林,吕裕昌,孙孝贵:椰子的生态特性与生产基地的选择[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04-1729(2000)02-0155-04,1-2
[2]孙慧洁等海南槟榔种植、加工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热带农业科学,S792.91,文献标识码A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9.02.016,1-2
[3]范海阔,黄丽云,等,槟榔及其栽培技术,[J].中国南方果树,DOI:10.13938/j.issn.1007-1431.2007.04.038,27
[4]张瀚,李晗,陈奇,等.海南省槟榔水肥一体化应用模式及配套技术[J].南方农业,2021,15(22):106-108,129.,2-3
[5]范海阔,黄丽云,等,槟榔及其栽培技术,[J].中国南方果树,DOI:10.13938/j.issn.1007-1431.2007.04.038,28
[6]冯美利,刘立云,等,海南椰子寒害落(裂)果调查初报,[J].中国南方果树,DOI:10.13938/j.issn.1007-1431.2008.05.006,50
[7]冯美利,刘立云,等,海南椰子寒害落(裂)果调查初报,[J].中国南方果树,DOI:10.13938/j.issn.1007-1431.2008.05.006,49
[8]刘立云,冯美利,唐龙祥,海南嫩果椰子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果业信息,2006Vol.23No.6,12
[9]陈思婷,覃伟权,嫩果型椰子品种及其栽培技术,[J].中国南方果树,DOI:10.13938/j.issn.1007-1431.2005.06.022,50
[10]黄循精译自
[11]赵溪竹,刘立云,王华,等椰子可可间作下种植密度对作物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热带作物学报2015,36(6):1046-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