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龙芮的种植方法(石龙芮的别名)
因为出身农村,对农村的自然风物总有特别的感情。饥肠辘辘的童年和咸菜下饭上学的经历,成为教育下一代忆苦思甜的教科书。过去虽然艰难,但在农村挖野菜、吃野菜的经历,仍然是现在津津乐道的甜蜜回忆。
挖野菜、吃野菜,在农村很普遍。伴随春天的脚步,气温一天天回升,山村绿意盈盈的各色野菜便陆续登场。
折耳根
石龙芮的功效与作用(石龙芮的别名)
在川南,称得上“野菜第一菜”的,当数折耳根。折耳根学名鱼腥草,又称猪鼻孔、蕺菜等,是木兰纲蕺菜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各省市,尤以四川、重庆、贵州最多。折耳根被作为食物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传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时,为锻炼自己的意志,便以折耳根为食。东汉时期张衡的《南都赋》中写道:“若其园囿,则有蓼蕺蘘荷”。
凉拌折耳根
作为野菜,折耳根外形并不出众,有特殊的腥臭味,叶子、根茎都可以食用。同时,可以入药,有清热、祛暑、解毒之效,有的用来泡水喝。折耳根是四川人的最爱,几乎每顿必有。它是餐桌上的代表性食物,主菜可用它,凉菜用它,配料用它,烧烤用它,火锅有它,总之无处不在。
荠菜
俗话说“三月三,荠菜鲜”。荠菜是春天到来的信号,田间还是一片枯黄的时候,它最先泛起点点绿意。荠菜在各省都有分布,生长在山坡、田边及路旁。荠菜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药食同源的蔬菜,有民谚“三月三,荠菜当灵丹”。《本草纲目》释名为护生草,甘、温、无毒。荠菜美名远扬,得益于历代文人的推崇。魏晋南北朝时,便有若干《荠赋》问世。宋代的苏东坡和陆放翁,现代的周作人、汪曾祺,都有赞颂荠菜的文章。
荠菜炒鸡蛋
荠菜煮鸡蛋
老百姓认为春天食用荠菜,应时而食,可以驱邪明目,吉祥而健身。所以,江南有农历三月三为荠菜生日的说法。荠菜的吃法很多,各地以清炒为多,而在南京有“三月三,荠菜花煮鸡蛋”的习俗。在四川,荠菜炒鸡蛋是一道美食。
马兰
在农村,随处也可以找到马兰。四川一般把它叫鱼鳅串,云南称蓑衣莲。这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林边、草丛、溪岸、路旁。幼叶通常作野菜食用,俗称“马兰头”。马兰全草可作药用,有清热解毒,消食积,利小便,散瘀止血之效。
炒马兰
马兰的吃法很多。可以用沸水焯过,再用凉水浸泡去除涩味,之后加入调料,做成凉拌菜,里面还可加胡萝卜、黄瓜或豆腐干。也可以将马兰与鸡蛋、猪肉等一起炒食,有一种清香味。当然,也可以作馅,包饺子、包子。
蒲公英
水竹笋
艾蒿
除了折耳根、荠菜、马兰,乡间可采挖的野菜还有蒲公英、水竹笋、苦笋、艾蒿、香椿、马齿苋、柳树芽、野苜蓿等。对于城里人来说,采挖野菜是郊游的一大乐事。藉此,可以呼吸清新空气,又能欣赏到生机盎然的美景,还可以吃到新鲜可口的野菜,何乐而不为呢?吃野菜就是吃个新鲜,越新鲜越好吃。那种源自山野的鲜嫩清香,是其它山珍海味难以相比的。
当然,野菜虽好,也不可贪多,应适可而止。
食用野菜前要彻底清洁,洗净后放在清水中浸泡不少于两小时。在烹饪或凉拌前,有必要用沸水焯一下。一定要选择干净环境生长的野菜,无污染才放心。路边的野菜不要随便挖,公园及路边绿地上经常会喷洒农药、除草剂,可能存在药物残留。
另外,还有误食有毒野菜的风险。不能辨识野菜,随便采食,后果会很严重。比如:想摘香椿,却采了漆树叶;想摘水芹,却采了毒芹菜(石龙芮);想摘马兰头,却采了一枝黄花;想摘秋葵,却采了曼陀罗……
亲爱的朋友,你都吃过哪些美味野菜呢?欢迎你的分享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