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龙果的好处和坏处各是什么(火龙果的种植方法)
我国在引种初期,火龙果溃疡病少有发生。但随着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溃疡病就日益增多,严重制约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少果农反映,老果场基本都会发生火龙果溃疡病。病害发生后,果品品质和产量都受到严重影响。目前溃疡病已成为火龙果种植行业的主要痛点之一。
发病症状
火龙果的好处和坏处各是什么(火龙果的好处与功效)
火龙果溃疡病主要危害茎杆和果实。茎部受害症状:发病初期,植株茎上出现圆形凹陷褪绿病斑,病斑逐渐变成橘黄色,严重时整条肉质茎上布满病斑,枝条腐烂。高温干旱时受侵染部位呈灰白色突起,形成溃疡斑,其上产生黑色分生孢子器,导致肉质茎软腐。果实受害症状:发病初期,幼果的鳞片和果实表面出现圆形凹陷褪绿病斑,病斑逐渐变成橘黄色;如遇较大雨水时,病害迅速蔓延,果顶盖口附近变褐变黑,病斑上布满黑褐色颗粒状物。如遇干旱少雨天气,随着果实成熟黄色病斑突起,呈灰白色,形成溃疡斑。
发病原因及传播途径
火龙果溃疡病病原为半知菌类柱节包属暗色柱节孢菌(N.dimidiatum),主要为害火龙果茎和果实,有无伤口均可发病,一年四季在各个生长期都有发生,在高温、多雨、湿度大环境下容易发病、蔓延迅速。6-9月和高温多雨时期发病较为严重。病菌在三角茎病组织内越冬,翌年春季气温上升和多雨高湿时,老病斑释放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至果树茎干上,再由气孔侵入发病,病菌无需伤口即可侵入嫩茎中进行初侵染;潜育7天左右新产生的孢子进行再侵染,为害新梢和幼果。
综合防治方法
火龙果溃疡病具有发病快、传播广、危害大的特点,生产上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进行防治。
1.农业防治
(1)选择沙质土壤。火龙果果园选址前,应尽量选择沙质土壤建园,做好排水工作,尽可能让土壤保持较少的含水量。土壤水分过多,会导致火龙果抵抗力下降,且园区湿度大容易发病。
(2)选择抗性较高的品种。目前没有对溃疡病高抗的火龙果品种。相对而言,白肉火龙果较红肉火龙果抗性高,可适量种植白肉火龙果。但红肉火龙果品质较高,单价也高,果农偏向种植红肉火龙果,也是导致火龙果溃疡病发生越来越频繁的原因之一。
(3)提高栽培管理水平。
合理密枝。根据火龙果品种特性,选择最佳种植密度,定期修剪,保持果园通风透光。
增施有机肥。火龙果根系好气,不耐涝,根系分布较浅,增施有机肥能改良土壤,给火龙果根系提供疏松介质,改善根系环境,促进根系生长。视土壤肥力条件补充钙、钾肥等,以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及增加火龙果茎秆蜡质层厚度,提高抗病性。
灌溉排水。高温干旱时浇水尽量不要把水浇在火龙果茎上,雨季需提前修通排水沟及时排水。
(4)消灭初侵染源。定期巡园,及时剪掉发病茎杆,并带到园外烧毁或掩埋,并对伤口及时处理等。
2.化学防治
防治适期。火龙果嫩茎抽生、花蕾期、幼果期,高温、高湿环境条件,台风过后植株有伤口等,都是病原入侵传播的最佳时期,需喷药预防。
防治药剂。根据病害发生特点,在发病初期,可选用爱可(10%烯肟·戊唑醇SC)、龙克菌(20%噻菌铜SC)、苗俏(25%吡唑醚菌酯SC)、巨彩(45%唑菌·戊唑醇WP)、妙盾(32.5%苯甲嘧菌酯SC)、50%甲基硫菌灵WP等药剂进行防治,每隔10-15天/次,交替使用,以避免产生抗性。
相关产品
来源:海南农技通
编辑:海口市农业农村局
声明:该文章系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海口市农业农村局
联系电话:0898-68723627
地址:海口市长滨路市政府办公区17幢南楼四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