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香型铁观音是凉性还是热性(铁观音是凉性还是热性茶)
推荐文章
在中国饮茶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习惯,每年的秋冬季,热气腾腾的茶饮都会受到追崇,因为暖暖的茶饮暖胃更暖手和心。提起喝茶,大家担心茶叶上面有农药残留,于是乎很多人都比较热衷于买野生茶或者有机茶才放心。
浓香型铁观音是凉性还是热性(铁观音是凉性还是热性茶)
自己冲泡茶饮为的就是真材实料,养生保健,我们选好茶叶是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选用好水冲泡好的茶叶。水厂出来的合格自来水经过长途管道运输、二次供水(中高层住户)、水管长时间储水等原因,导致自来水中有余氯、铁锈杂质、重金属、细菌等,我们如果用这样的水中来冲泡精挑细选的茶叶实在是暴殄天物。
所以经常喝茶的人都会给自己家和办公室装上一台净水器,净水器过滤掉自来水中的铁锈、余氯、细菌、重金属、悬浮物等,过滤以后的水安全健康,可以直接饮用,我们可以用过滤以后的水冲洗茶具、泡茶、煮茶,新鲜、安全、健康。
也可以用瓶装、桶装饮用水作为水源来冲泡茶叶,只是相对成本比较高一些。
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饮茶史有几千年,在长期的饮茶过程中人们发现、创建、总结了很多和茶相的关常识。
根据产区和加工工艺不同,中国的茶主要分为: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等。
绿茶是凉性茶、非发酵茶,清火明目、清热去燥,绿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茶叶中的清香和天然物质,也因此其抗氧化性最好。其制作工艺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的过程。
主要品种有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六安瓜片等。
适合人群:
1、适合体质偏热、胃火旺的人
2、身强体壮的任何年龄层
3、绿茶对肠胃刺激较大,所以不宜空腹饮用
4、过敏体质、脾胃虚寒者不适合饮用绿茶
5、神经虚弱者、易失眠的人群下午、晚上不宜饮用
红茶是温性茶,全发酵茶,生热暖腹,促消化,增进食欲。红茶加工时不经过杀青,而是微凋,使鲜叶子失去一部分水,再揉捻,然后发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
主要品种有祁门红茶、滇红、正山小种、金骏眉等。
适应人群:适宜人群广,尤其适合身体较虚、脾胃功能差、手脚发凉、年龄偏大者饮用,也是喜欢调饮者的最佳选择。
青茶是凉性茶,也叫乌龙茶,制作时适当发酵,使叶片稍有红变,是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的一种茶,是半发酵茶。
主要品种有铁观音、冻顶乌龙、武夷岩茶(大红袍)等。
适应人群:茶性比较温和,适应人群广,饮青茶能清除体内积热,清热润燥,特别适合秋天饮用,可缓解秋燥。
白茶是凉性茶,属于微发酵茶,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绒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使白色绒毛完整地保留下来。白茶有后期陈化的空间(就是指白茶比较“耐放”)。
主要品种有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等。
适应人群:类似于绿茶适应人群。
1、适合体质偏热、胃火旺的人
2、身强体壮的任何年龄层
3、白茶对肠胃刺激较大,所以不宜空腹饮用
4、过敏体质、脾胃虚寒者不适合饮用白茶
5、神经虚弱者、易失眠的人群下午、晚上不宜饮用
黄茶是凉性茶,黄茶是轻发酵茶,经过闷堆渥黄,因而形成黄叶,黄汤,比绿茶温和些。
主要品种有霍山黄芽、君山银针、蒙顶黄芽等。
适应人群:类似于绿茶适应人群。
1、适合体质偏热、胃火旺的人
2、身强体壮的任何年龄层
3、黄茶对肠胃刺激较大,所以不宜空腹饮用
4、过敏体质、脾胃虚寒者不适合饮用黄茶
5、神经虚弱者、易失眠的人群下午、晚上不宜饮用
黑茶是温性茶,因为叶子相对较大、较老,采用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发酵程度很高,茶性温和醇厚,使叶色呈暗褐色。
主要品种有普洱熟茶、湖南黑茶、青砖茶、六堡茶等。
适合人群:黑茶性温,暖胃,助消化、解油腻,适合胃寒、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人等人群饮用。
PS:普洱生茶是指新鲜的茶叶采摘后经过符合晒青毛茶工艺的程序加工,即摊晾、杀青、揉捻、日光晒干,再经过蒸压成紧压茶,进入自然发酵阶段。生普洱是凉性茶,类似于绿茶属性和食用人群。
茶叶里面含有茶多酚、咖啡因、茶叶碱、可可碱、维生素、矿物质等,具有清心提神、明目降脂、生津止渴、利尿通便、延年益寿、清热解毒等功效。
茶叶品种的选择一年四季、每个人、每个区域都有所不同。
?
春饮花茶,夏饮绿茶,
秋饮青茶,冬饮红茶。
热性体质、身强体壮的年轻人适合喝属性偏凉的绿茶、白茶、黄茶、青茶。
寒性体质、身体虚弱、年龄偏大的人适合喝属性偏温的红茶和黑茶。
中性体质的人一般身体健康,身强体壮,可以根据季节选择自己喜欢的茶。
【洗茶】因为茶叶在加工、包装过程中会有灰尘接触,所以第一泡通常是用来洗茶的,在15秒时间内快速倒掉,第二炮开始给自己或者客人饮用。
【更换新茶】一壶茶一般喝2~3泡,如果客人还在,需要将茶叶渣倒掉,重新换茶叶。因为茶饮味道太淡是有赶客人尽快离开的意思。
【茶点】如果需要长时间饮茶,需要提前准备茶点,因为茶饮助消化,容易饿,一般是坚果、饼干之类的小食。
茶叶虽好,如果饮茶的量、时间选择不对也会给健康带来烦恼。
了解更多养生保健知识
欢迎关注我们
如果您有健康方面的疑惑
欢迎留言,说不定下一期就是关于您的疑惑解答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