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树苗图片(枇杷树苗几年能结果)
推荐文章
‘东湖早’枇杷在莆田的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枇杷树苗图片(枇杷树苗几年能结果)
基金项目:莆田市科技计划项目(2018N2017);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2018N0042);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2020N0042)。
_刘小英等
枇杷EriobotryajaponicaLindl.为蔷薇科枇杷属植物,原产中国,是我国南方地区的特色水果。枇杷果实色泽美观,果肉柔软多汁,鲜美可口营养丰富,有润喉、止咳和清热等作用,被誉为保健水果,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东湖早’枇杷系1996年福建省连江县东湖镇祠台村江新官同志在耕山队枇杷园中发现的实生变异优良单株,具早熟、果大、不易裂果等特点。2013年,莆田市宏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引进‘东湖早’枇杷种苗,经多年观察,该品种在莆田表现良好,树势强、早熟、果大、丰产、抗逆性好、果品质量佳等特点,是早熟枇杷的优良品种。
1园地概况
试验地地处莆田市城厢区常太镇渡里村,东圳水库延寿溪上游,地势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倾斜,地貌以低山为主,丘陵次之,山间盆谷发育其中。属中、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6℃,年均日照数1995.9h,无霜期300—350d,多年平均降雨量1300~1500mm。主要土壤是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或南亚热带雨林赤红壤类型,土壤质地为粘壤,土层较薄,呈均匀红色,表层有很薄的黄灰色腐殖质层,结构疏松。东圳水库属大型水体,热容量较高,温光资源丰富,温度变化较小,空气湿度高,得天独厚的库区气候为枇杷生长提供优良环境。
2品种特性
2.1物候期
在莆田,‘东湖早’枇杷1年抽梢4~5次,1月春梢萌动,2—3月春梢生长充实,5月夏梢抽生,6—7月夏梢旺长充实,9月秋梢抽生,11月冬梢萌发。8月花芽分化,9月花穗形成,10月抽穗,进入始花期,盛花期11月,终花期12月。坐果期12月下旬,1—2月幼果发育,3—4月果实成熟。‘东湖早’为早熟枇杷品种,在莆田生长物候期较福州连江提前5—7d。
2.2开花结果特性
‘东湖早’枇杷以春梢发育枝上抽生的夏梢和果痕下方抽生的夏梢为结果母枝。同一棵树因结果母枝成熟度不一致导致抽穗开花期不同,枝梢抽穗率为82%~95%,每穗有花60~130朵,坐果率较高,可达10.5%~12.3%,不易落果,第一批果呈近圆形,果较小,平均单果重44.1g,第二、三批果呈倒卵形,果较大,平均单果重58.8g。
2.3果实经济性状
‘东湖早’枇杷果实近圆形至倒卵形,经多年观察,5年生枇杷树产量可达525.4kg/666.67m2,单果重43.97~62.37g,可溶性固形物9.7%~15.3%,可食率71.3%以上,每个果实含种子数2~5个。与试验地其他品种比较,‘东湖早’果肉橙红色柔软多汁,清甜可口酸度适中,非常适合鲜食,同时‘东湖早’枇杷抗逆性强,不易裂果,果皮锈斑少,厚度适中易剥离不易碰伤,品质佳商品性好,非常适合电商销售。
3丰产优质综合栽培技术
参照赵依杰、陈武明[3-5]等人关于‘东湖早’的丰产栽培技术,结合莆田本地气候土壤条件,总结‘东湖早’枇杷在莆田的丰产栽培管理技术。
3.1园地选择
‘东湖早’为早熟枇杷品种,幼果较易受冻,-3℃即发生冻害。因此,园地选择要考虑温度影响,应选择年均温18℃以上,极高温38℃以下,极低温0℃以上,年降雨量1300mm以上,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交通便利,物流发达,坐南朝北的东南坡建园,避开局部冷空气易沉积的斜坡地或凹地建园。
3.2科学定植
定植可在春秋两季进行,以春季为佳。山地株行距4m×5m,平地可适当密植,株行距3m×4m。定植前挖长宽各1m,深0.8m的种植穴,穴内填入腐熟的羊粪8kg,饼肥2kg,钙镁磷肥1kg,翌年2—3月,取带土球的‘东湖早’幼苗置于穴中间,先将表土分层填入穴中,用脚踩实,直至定植穴上的土墩高出园地20~30cm,浇足定根水。风大处立支柱,以防吹倒。最后,定植的‘东湖早’剪除顶芽,剪去大的叶片,留下较小叶片,叶片较多时,宜剪去叶片的1/2或2/3,从而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成活率。
3.3整形修剪
3.3.1整形
‘东湖早’宜采用开心形整形,按三级枝组修剪。青钱柳头条号网络首发枇杷定植后,离地面30~40cm处,均匀分布3~4个分枝作为一级主枝,包括中心枝的其他枝条一律剪除。再在每一主枝上均匀分布3~4个分支作为二级副主枝,在二级副主枝上均匀分布3~4个分支形成三级骨干枝。各级枝条上下层位置相互错开,同时对副主枝、骨干枝进行拉枝等,以形成矮化开心形的丰产树冠。
3.3.2修剪
成年树的整形修剪应控制树冠高度在3.0m以下,结合疏花疏果进行。春剪结合疏果进行,因枇杷结果,春梢较少,适宜轻剪。夏剪宜在采收后进行,宜早不宜晚,适当重剪。对采果后枝组进行短截回缩降低树冠高度,过密枝组进行疏枝,剪除枯枝、病虫枝、徒长枝、交叉枝及生长细弱的结果母枝,其余粗壮来年结果枝可留2~3个芽短截修剪。7、8月份对部分生长过高和直立枝组进行适当拉枝。通过短截、疏枝、拉枝等修剪手段形成结构合理的矮化树冠。
3.4疏花疏果
‘东湖早’的疏花在10月份进行,壮旺树保留50%~60%花穗量,弱树保留40%~50%花穗量。首先疏除发育不好或有病虫害的花穗,再根据去外留内,去弱留强,去迟留早的原则,一个枝条留花穗1个。同时对留下花穗进行疏蕾,留花穗中部3~4个枝轴,其他疏除,再折除留下花穗的先端花穗。‘东湖早’的疏果在1月下旬至2月上旬,果实膨大,出现大小果时进行,疏除病虫果,畸形果,冻害果及机械损伤果,留大小均一,形态规整,发育健全的大果,每穗留果3~6个(依果大小及果枝粗壮程度而定)。
3.5肥水管理
3.5.1幼树施肥
原则“勤施薄施”。以枇杷四季抽梢(春梢、夏梢、秋梢、冬梢)为时间节点,每次梢萌发前施促梢肥,促进枝梢的充实生长,扩大树冠。嫩梢展叶后施壮梢肥。采用0.3%尿素配合微生物菌肥施用,以促进幼树生长成形,培养枝壮叶茂的树冠,形成较强的树势。
3.5.2成年树施肥
‘东湖早’年施肥3次为宜。壮果肥:宜浅施,坐果稳定时施用,株施速效复合肥1.0~1.5kg,钙镁磷肥0.5kg,硫酸钾0.5kg,施肥量占全年的20%~30%,促进春梢和根系的生长,促进幼果膨大成熟。采后肥:宜早施,果实采摘后施肥,株施商品有机肥15~20kg,钙镁磷肥1kg,施肥量占全年的40~50%,促进采后树势恢复,促进夏梢抽发,促进花芽分化。花前肥(基肥):枇杷抽生花穗前施基肥,株施商品有机肥5~10kg,饼肥5kg,钙镁磷肥1.0kg,施肥量占全年的20%~30%,保证枇杷开花质量,提高枇杷幼果越冬能力。此外,8—9月份可根外喷施600~800倍液磷酸二氢钾和硼酸的混合液2~3次以控梢促花,幼果期追施600~800倍液氨基酸钙2~3次,减少裂果,提高优质果率。
3.5.3水分管理
夏季雨量充沛时,及时清理沟渠,防止果园积水,做好防水防渍工作,7—9月应控水控肥以利花芽分化。秋冬季干旱少雨时,开花结果期连续15天未下雨,应及时灌水和做好树盘覆盖,保水保肥,以满足植株生长、开花和果实发育对水分的需求。
3.6病、虫害防治
因引种试验果园地处东圳水库库区上游,考虑面源污染的日题,在化学防治上遵循不用或少用的原则,且‘东湖早’枇杷抗逆性较强,病虫害为害较少。在生产管理上,优先采用农业措施,试验果园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清园,生草栽培,矮化修剪,保证果园通风、排水、日照良好,枇杷根系发达,培育健壮树体,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坚持田间观测,加强病虫测报,稳定果园生态系统,减少果园病、虫害发生。其次,科学使用农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枇杷炭疽病选用25%嘧菌酯悬浮剂800~1000倍,枇杷叶斑病选用24%井冈·丙环唑可湿性粉剂稀释1000~1500倍。介壳虫使用95%矿物油50~60倍液,黄毛虫使用25g·L-1高效氯氟氰菊酯1000~2000倍。
3.7防冻害技术
‘东湖早’为早熟枇杷品种,幼果最易受冻,生产上可采用科学建园、加强树体管理、调整花果期管理、套袋、涂白、熏烟、灌水等方式进行避寒防冻。首先,‘东湖早’枇杷应选择背风向阳坡或半阴坡地,地势较平缓、水肥条件较好的地段建园,以免冷空气滞留而发生冻害。其次,加强树体管理,重施采果肥,枇杷树生长各个时期及时根外追肥,加强果园栽培管理,科学施肥,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料,在谢花期、果实膨大期“芸苔素2500倍+磷酸二氢钾500倍”叶面喷施各1次,可有效提高树体抗寒防冻能力,增强幼果耐寒性。最后,及时了解气象播报,受霜冻年份,合理修剪,延迟开花,适当轻疏花,推迟疏果时间;霜冻来临前灌水保护,地膜覆盖,增加空气湿度,增加土温,防干冻;树干涂白,果园熏烟,涂白可缩小温差,增强抗寒能力,熏烟可提高果园气温2~4℃;果穗采用“尼龙网+纸袋”进行全封闭套袋,套袋后可提高幼果表面温度1.5~2℃,防止低温霜冻的直接伤害;对强低温年份也可采用大棚设施栽培进行防冻。总之,在霜冻来临之前,因地制宜选择枇杷防御措施,可以有效减轻低温霜冻对枇杷果实的伤害。
3.8果实套袋及采摘
‘东湖早’枇杷在果实横径1cm时结合最后一次疏果套袋,采用内套EPE水果网,外套枇杷专用袋,粽形封闭标记的套袋方法。套袋时从树顶开始,由上而下,由里到外,手不碰果的原则,先用EPE水果网将果穗套住,再将袋口撑开,手托袋底,幼果套入,夹带1~2片幼叶,提紧袋基部,下端用扎线扎紧,用夹子将袋口密封成粽形。最后依果实大小,采用不同颜色夹子封口或不同颜色果袋标识,以便成熟时分批采收。成熟期的枇杷,采摘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枇杷的商品价值。枇杷皮薄、肉嫩、多汁,表面绒毛经碰擦果皮即变色,因而采摘宜轻拿轻放。采摘时,手持果柄,小心剪下,筐内垫纸,依次排整,避免损伤,提高果实商品性。
4小结
‘东湖早’在莆田地区栽培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与本地主栽品种‘早钟6号’相比,果实呈近圆形(‘早钟6号’为倒卵形至洋梨形),果肉更细腻化渣,枇杷风味好,酸甜适宜,抗逆性强,不易发生冻害、裂果、皱果、日灼病、紫斑病等。在莆田,‘东湖早’成熟于3月上旬—4月上旬,比福州连江提早1周左右,果实采摘期较长,‘东湖早’的引进推广可调整莆田枇杷品种结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