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葫芦什么时候采摘最佳(瓢葫芦怎么做好吃)
推荐文章
“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朵花,风吹雨打都不怕……”
瓢葫芦什么时候采摘最佳(瓢葫芦怎么做好吃)
很多人小时候都看过葫芦娃的动画片,被葫芦娃的机智勇敢所折服。
葫芦是一种植物所结的果实,这种果实往往一头大一头小,幼嫩时可以作为蔬菜食用,老熟后人们把其瓤去掉,晒干加工成装酒的容器,或剖开制成舀水的瓢。现代人喜欢把老熟的葫芦加工成精美的工艺品,深受人们的喜爱。
其实葫芦是一大类植物的统称,葫芦科是一个很大的家族,这个家族都有相似的特征:它们都是一年生的藤蔓植物,藤蔓上长有可以攀援的瓜须,并且可以结出较大的瓠果。人们给这类果实一个统一的名称:瓜。瓜字本身就是个象形文字。其金文左边是瓜蔓、中间的大瓜还结在蔓上,其右下方伸展的一笔是瓜须的形象。虽然大多数瓜是葫芦科植物,但必须记往,不是所有瓜都是葫芦科植物,如木瓜就属于蔷薇科木本植物。
葫芦的兄弟姐妹很多,葫芦科除了葫芦自己外,还包括:南瓜、西瓜、黄瓜、冬瓜、甜瓜、香瓜、丝瓜、苦瓜等等数十个品种。葫芦科植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相互之间都有一定的血缘关系,所以从理论上说,相互之间都有杂交的可能,在自然变异中产生更多的奇瓜异果。人们还常常用它们相互嫁接,比如把西瓜苗嫁接到葫芦苗上(葫芦上结西瓜),可以提高西瓜的抗病能力。
葫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在我国古代有许多叫法,如瓠、匏、壶等。不过后来人约定俗成地叫作葫芦。有人说瓠、匏、壶是三种不同的葫芦,如陆佃《碑雅》认为:“长而唐上曰瓠,短颈大腹曰匏,似匏而圆日壶”。他的意思是瓠、匏、壶是三种葫芦的名称,其区别主要表现在外形上。瓠即用来当菜吃的瓠子,细而长,犹如丝瓜;匏即农家作水瓢用的瓢葫芦;壶即扁圆葫芦。但古人的分类并不完全统一。
南瓜是典型的葫芦科作物,原产于南美洲,明代开始从东南亚沿海传入中国,因来自南番,故名之南瓜或番瓜。南瓜产量高、肉质厚、易保存,荒年可以代粮,因此又名饭瓜。
西瓜,原产于北非的埃及,五代时自西域传入我国,故名西瓜。西瓜是消暑佳果,果肉含有大量的水分和糖分,适宜生吃,止渴解暑。现在科学家还培育出三倍体的无籽西瓜,人们吃起来更为方便。
黄瓜,又名胡瓜,棒状,体表多软刺,老熟时皮呈黄绿色,适宜生吃,也可炒吃,是夏季主要蔬菜之一。
甜瓜,瓜肉脆嫩甘甜,皮有白色、黄色、绿色多种,适宜生吃。香瓜、哈密瓜为甜瓜之变种,表面有网纹状裂纹,有香味,圆形或椭圆形。
冬瓜,果型大,枕状,表面多有白霜和细毛,故名冬瓜,实为夏季时蔬。瓜肉无异味,适宜与其他食材一起烹饪,有消炎利尿之功效。
丝瓜,长条状,未熟时肉质,老熟后干燥,变成了网状纤维,故名丝瓜,适宜熟食,烧汤炒食均可。
苦瓜,纺锤状,味苦,表面有瘤状凸起。有多种营养和药物功能,适宜炒食或加糖凉拌,别有风味。
蛇瓜,瓜形蛇状弯曲,具有观赏性。以嫩果为蔬。嫩瓜肉质松软,有一种轻微的臭味,煮熟后则变成香味,微甘甜。
癞瓜,又名癞葡萄,金铃子,与苦瓜极像,成熟时橙黄色,瓤鲜红色,味甜。嫩果老果均可食用。
笋瓜,又名西葫芦,长于植株的基部,肉质细嫩,尤如嫩笋,故名笋瓜,适宜切片、切丝炒食。
蝶瓜,瓜形像飞碟一样,有桔黄色、白色多种,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又名飞碟南瓜。
搅丝瓜,是种“自然成丝”的瓜,打开瓜后,瓜丝形似粉丝状鱼翅,也被叫做鱼翅瓜。搅丝瓜其实是南瓜的一个变种。我们看到的瓜丝其实是瓜瓤,凉拌生吃或炒熟吃均可。
喷瓜,这种瓜很奇特,果实内部是多浆质的组织,成熟后变成粘性液体,并产生强大的压力,一旦受到外力,就会将液体和种子一齐喷出。喷瓜虽宜食用,但有较好的药用价值。
葫芦科还有许多各种各样的瓜,数也数不完,它们共同组成了瓜的世界,也是人类重要的果蔬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