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柳羊肉串(红柳枝)
终是可以小憩一段了,为了庆祝这难得的闲暇时光,大人们会说:“明儿上街买肉”。
“明天有肉吃了!”,这是一件值得小孩子们欢欣鼓舞的事情,除去过年,平时能吃一顿肉,对于农村人来说是万分奢侈的。当然,要是家中来了重要客人,偶尔也是能吃到肉的。
红柳羊肉串(红柳枝)
这里所说的吃肉,如若不是特别加以说明,那必然是吃猪肉罢。鸡肉,鸭肉,牛肉等,通常不会简化成吃肉,肉字前面必需加上鸡鸭牛等字样加以区分。而吃猪肉就不必如此,直接说成吃肉就行。谁都懂!
汉族人驯养猪这种动物已有几千年历史,养猪,吃猪肉,是理之当然的事情,刻在骨子里了。就好比我目前在新疆,偶尔还要去馋那五花肉与猪蹄!
可是新疆人却不同,他们嘴里的吃肉,那必定是吃羊肉。
新疆有“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他们是瓣着馕就着茶喝。
还有一句谚语:“一个人的家乡,在他的锅里。”
还有一句:“趁着牙齿好,你要多吃肉。”
肉和馕饼,是新疆人最喜欢的食物。这里所说的肉,是羊肉。在新疆,如果不加以说明,那么,吃肉便是吃羊肉罢!
新疆人大规模养羊,打小吃羊肉,养成难改的味觉习惯,不管走到哪里,念念不忘的都是羊肉;就像汉族人一样,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总是馋那几口猪肉,深入骨髓的基因是变不了的。
他们大多数时候说的羊肉,其实指的是烤羊肉串儿。在新疆,烤羊肉是一种小吃,不是主食,平时能吃则吃,不能当饭吃。如果来了外地朋友,新疆人却乐于用烤羊肉串招待他们,让他们从烤羊肉串开始适应新疆生活。作为一个南方人,我也是从吃烤羊肉串开启我的新疆生活,记得那天下火车,入住酒店洗刷一番之后,我便迫不及待地满街找烤羊肉串吃了。
新疆人大多都会烤羊肉串,食欲上来便买几公斤羊肉,因地制宜地操作。在城里绝大部分用的是钎子,支在炉槽上烤,槽子里一般是木炭,等烧过旺火不再有火焰升腾,只剩下炭火时,便把羊肉串放上去烤。在野外,则是用削尖的红柳条把羊肉串成串,竖着插进沙堆里,围成圈儿,中间捡些干枯的梭梭树和红柳条代替炭火。红柳枝条带有盐碱味,还有淡淡的红柳枝香,羊肉串在烤制的过程中,红柳汁充分渗出与羊肉融为一体,再加上香酥的肥肉,劲道的瘦肉,让人垂涎欲滴,吃起来十分过瘾。这就是“红柳羊肉串”,在《舌尖上的中国》出现过。
要说新疆的羊肉串相比内地有何不同,除了大之外,便是口味了。在内地,如果碰到经验丰富的烧烤师,自是能烤出风味十足的羊肉串儿,吃到嘴里全是辣的、香的、酥的、以及浓厚的孜然味,羊肉味反倒退而求其次,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在新疆却不然,用的佐料种类不多,量也小,某些餐厅甚至只洒一点精盐和少许孜然,便能烤出芳香四溢的味道,且还保留了固有的羊肉味,一点也不膻,营养又健康,这才是正宗的烤羊肉串味!
有人说:新疆的羊肉本就没膻味,也不尽然,是羊都有膻味;但新疆羊的膻味远不及内地羊这般浓厚,这是确切的。新疆人只放少许佐料便能烤制出羊肉的美味,自然与羊的品质有关。新疆的烤羊肉串之所以好吃,好就好在羊肉与众不同。新疆的羊有两类,一类羊吃的多是沙漠、戈壁和盐碱地长出的草,其肉瘦而少肥腻,吃起来味道浓郁,有嚼劲。另一类羊多吃草原和牧场的草,喝的是雪水,所以肉质鲜嫩,味道鲜香,用来做烤羊肉串最好。还有一点,新疆人烤羊肉串时,会把蛋清和皮芽子拌在一起,将羊肉先腌一番,然后再烤,便没有了膻味。
只要是维族人开的餐厅,大到几百平,小到几平的路边店,一定少不了烤肉,他们往往会把用钎子串好的新鲜的羊肉摆放在门口的烤炉旁边,以此来吸引食客。到维族人开的餐厅,如果你点了一盘鸡肉米饭或面食,服务员往往还会再问一句:“要烤肉吗?”在这里,吃烤羊肉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
我也喜欢吃烤羊肉串儿,以前在内地经常吃,到了新疆之后便越发的爱了。战绩最好的一次是刚到阿克苏的那天晚上,在火车站不远的街边小店,一人吃了10串,外加1瓶大乌苏,如若不是啤酒撑肚,我还能吃,要的就是这个味。店老板用讶异的眼光看着我问:“朋友!还来几串吗?”我一边伸手捂皮带头一边说:“不来了--吃饱了!”。还有,阿克苏农产品交易市场的大马路旁有一家维族人开的烤肉店也不错,味道正,肉多,我也一次性吃过8串。
这就是新疆人和他们的烤肉。如果你要问:在新疆什么小吃能排第一,那必然是烤羊肉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