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洋锦海棠(东洋锦海棠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时间:
推荐文章
漆器
清代黑漆描金嵌染牙妆奁
东洋锦海棠(东洋锦海棠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朱漆木胎圈足碗”
至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使用了髹漆工艺,大量的生产了许多器型多样的生活器具,装饰纹样丰富多变,祥禽瑞兽充满动势,富有神秘色彩,中国漆器发展进入了第一个辉煌时期。已知的出土的战国漆器以受楚及楚文化影响最为集中的湖北、湖南地区为代表。秦汉时期,国家的大一统、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丰富,令手工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在西汉时期,漆器工艺在春秋战国发展的基础上,达到审美功能与实用相统一的发展高峰。将西汉与战国时期的漆器发展成就相提并论,不仅仅因为它们当年的产量和今天的流传同样巨大,在当时社会生活和艺术发展里的地位同样重要,更为后来漆器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已被数以万计的考古发现证实。在湖南、湖北、江苏、安徽、四川、山东等地发现的西汉时期等级较高的墓葬里,可以一次出土数十件乃至上百件漆器。而在较偏远的贵州、广西,甚至在朝鲜、蒙古也有发现。当时出现的金银箔贴花发展成绚丽夺目的金银平脱,成了唐代最具代表的装饰;锥画则演变为精美的戗金银,成了宋元时期漆器的重要代表;而进入汉代才兴盛起来的夹纻胎工艺甚至延续到了清代,成为著名的脱胎工艺。
西汉彩绘妆奁
元代广寒宫图嵌螺钿黑漆盘残
清代脱胎朱漆菊瓣式盒
红漆紫檀文具盒
清代雕漆人物盒
填漆描金云龙纹菊瓣式盒
民国大漆描金云龙纹柜
漆嵌百宝长寿宝贵捧盒
填漆描金云龙纹菊瓣式盒
填漆描金云龙纹菊瓣式盒,漆器,清代。足径36.50厘米,口径44.3厘米,高18.60厘米,1958年由故宫博物院调拨入河南博物院。
填漆描金云龙纹菊瓣式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