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简易贮藏方法有哪些(红薯简易储藏方法)
推荐文章
贮藏用红薯一般在霜降前、气温降至15℃时抢晴天收获,在从采收到入窖的操作过程中要轻拿轻放,尽量避免造成机械伤。贮室消毒,可用石灰水涂刷室壁或室内撒干石灰;也可用硫黄烟熏,每立方米5~10克,点燃密闭熏蒸1~2天;也可将窖壁四周老土刮掉2厘米厚,并清除干净。红薯经挑选,剔除伤、虫、病薯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克加水250升配成的溶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泡3分钟,捞出晾干后入窖。每千克药可浸薯10000千克。
红薯简易贮藏方法有哪些(红薯简易储藏方法)
1、室内贮藏:选择严密而温暖的屋子,靠墙根四周砌一圈火道,搭一炉子用于加温。在地面上砌囤,囤高1~1.5米,宽1.5~2米,长据贮藏量而定。囤底和四周垫适量豆叶防寒保温。囤内摆放红薯,入囤时轻拿轻放,剔除有病红薯,然后生火加温进行愈伤处理。愈伤后,要通过窗上风斗降温。以后随气温下降封严门窗,在红薯上盖草帘。天气寒冷时加盖防寒,或适当生火加温。
2、井窖贮藏:选择地势高、土质坚实、地下水位低的地方挖井筒,直径1.0米左右,深5~6米。井筒底部正中留一土台。再从井底向两侧水平方向挖宽约1米,高1.5米左右的洞,然后再挖大扩展成为贮藏室,大小据贮藏量多少而定,一般高1.5米、宽1.5米、长2~3米的贮藏室可贮1500~2000千克。窖口比平地高出30厘米左右。贮藏室内垫干沙10~15厘米,其上放红薯。贮室只能装七成满,留出换气空间。下窖操作时要注意防止二氧化碳窒息。
3、屋窖贮藏:利用旧屋角改建或新建,一般长2~3米、宽2~2.3米。如修建半地下式可向下挖0.7~1.0米。也可垄成双层墙,中间填土或填碎草。墙高约2米,南边或东边留门。屋顶起脊,顶厚约0.5米,四周包严。前后墙留对口窗。室内建回笼火道,室外在进火口处修建煤火灶。
红薯入窖前在窖内铺高粱秆。堆中每隔1米放一个通气筒或高粱把,堆高1.3~1.5米,上留0.5米空间,薯堆四周不可直接靠墙。
愈伤处理时,火要大,加温要猛,使窖温一昼夜内上升至32~35℃,保持4~6天即可。处理后打开窖门及对口窗,使窖温迅速下降至15℃左右,进入正常管理。
窖温过高,可开窗散热,窖温下降应加挂门帘,并堵死出气口;再冷时,应盖草保温或生火加温。每隔2~3天检查一次窖温。该法适于农户贮藏红薯用,一般每窖可贮红薯1500~3000千克。
4、棚窖贮藏:一般挖宽约2米、长3~4米左右的窖坑。如地下水位过高,也可挖成半地下式,露出地面部分用土打墙;也有的挖成圆桶状,直径约2米。挖出的土垫在窖口四周,高出地面30厘米以上,窖口上架以木棍,然后再铺约30厘米的秸秆,秸秆上面再覆0.5~0.8厘米厚的土,在窖的东南角留一出入口。将红薯由底向上堆积,在红薯与窖壁之间要围垫约10厘米厚的细软草,避免红薯与窖壁直接接触。接近地表部位围草更应加厚一些,以防受低气温和冻土层的影响。薯堆高约1.0~1.3米,上面留约1.0米的空间。贮藏初期,采用自然通风的办法散热,但出入口一般要盖上草帘。等到窖温下降到13~15℃时,里面再盖上10~15厘米厚的干豆叶或碎稻草。窖顶覆土要从窖边四周向外1.0米远的地方开始,不使窖边土层冻结。
5、冷库贮藏:将经过挑选的红薯装箱(箱两边各开2个孔)或装筐,然后入库码垛或上架摆放,入库的红薯先经愈伤处理,愈伤后迅速将库温降到12~15℃,即进入正常管理阶段。愈伤时注意要洒水增湿,使空气相对湿度达90%~95%,而贮藏期间要通风降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贮藏期为5~7个月。贮藏中如发现病薯应立即拣出,防止蔓延。
6、草木灰贮藏:将贮藏红薯的库房用石灰粉消毒,然后把窗户用塑料薄膜封好。将红薯剔除破皮薯和烂薯后,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几日,减少一部分含水量。然后在库房地面上铺20毫米厚干燥草木灰,在其上堆放红薯。堆好后,再用草木灰盖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