葶苈子的种植方法(葶苈子图片 植物图片)
推荐文章
惊蛰过后,我便常去辽河边溜达,想找到阳气上升、万物冒地而出的佐证。怎奈一场接一场雪遮蔽大地,再萌的春天也只能偃旗息鼓,蛰伏等候。
候鸟回归,葶苈萌生
葶苈子的功效与作用(葶苈子图片植物图片)
转眼又过了春分,江南泛起桃花汛,而我身边却还在倒春寒。每每读到关于节气的文字,就会觉得字里行间信誓旦旦的描述和我们对不上号。就像现在,农书说春分过后要灌溉播种了,可我站在辽河岸边,地表尚未解冻,天空还飘着雪花。
难道、难道真的就一点儿春天的意思也没有吗?
我不甘心,附身在周边仔细寻找,居然就真的发现一簇绿色,它在枯枝间隐隐约约,又分外惹眼。我噗噜开干草叶,毛茸茸绿莹莹的一丛植物展露出来。
“猫耳朵!”我脱口而出。
第一墩新绿,分外惹眼
是的,真的是“猫耳朵”,这个春天最早萌芽的家伙,我小时候对它太熟悉了。
在那困苦年代,不仅粮食不够吃,菜也紧缺。每年开春家家户户的白菜萝卜基本吃完了,就靠捥野菜补充。老话儿说“五月节前百草无毒”,“猫耳朵”不仅是地里最早长出来的野菜,而且坝梗、地头随处可见,于是顺理成章成为人们采食的选择。回家和土豆片一起炒了,再加水熬一锅汤,味道十分鲜美。
可惜的是,它作为菜的时光很短暂,一个星期之后,春风一吹,它就会抽葶伸展,摇曳的枝条上开满黄花,有如油菜一般纤维化了,再不能成为人们的口中之物。
那个年代对花没什么感觉,只有吃饱的欲望,没有看花的需求。
枝条花开,鲜嫩不再
转眼很多年过去,我对着“猫耳朵”仔细端详,不知不觉有点儿走神。不料一队大鸟“呱呱呱呱”叫着飞过头顶,把我从梦中惊醒。现在辽河生态越来越好了,大批候鸟赶在天气回暖前,飞回来坐实春日的消息。
候鸟齐飞,春暖花开
辽河水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左右虽然还是一片荒寂,但我仿佛看见春光正慢慢充满每一个角落,暖乎乎、湿漉漉的。脚下消融的冰层,正滴滴答答将自己还原为河水,义无反顾地向春天进发。
冰消雪融,春意萌发
其实“猫耳朵”的学名叫葶苈,是一种遍布大江南北、高原山地的普适植物。葶苈二字头顶“草帽”,是十字花科,属罂粟目。罂粟知道吧,吓不吓人?
不过别害怕,我来科普一下。十字花科的主要成员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白菜、甘蓝、萝卜和芥菜等等,所以作为十字花科的重要植物,葶苈能入口并不让人惊讶,同时也化解了“罂粟目”带给人们的紧张感。目前我们已知的十字花科植物,有375属,3200多种,葶苈作为十字花科的科代表,在植物界资历不浅。
第一缕春的消息
葶苈被人类认识,也是由来已久。西汉史学家刘向在《别录》中记载葶苈为丁历。《音典》中称葶苈为蒿,也就是野草。北宋药物学家苏颂谈葶苈时描述∶“初春生苗叶,高六七寸,似荠。”东汉名医张仲景则说了它的药用:“葶苈敷头疮”。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宜大枣”,是说葶苈伤胃,宜配大枣调和。看来葶苈虽是我们生活中不起眼的“猫耳朵”,却同时也是“大隐隐于市”的植物高人。
春天就要来了
葶苈的种子葶苈子,以苦著称,有止咳平喘的药效,是很多中药方剂不可或缺的成分。唐代诗人张祜曾有“千寻葶苈枝,争奈长长苦”的诗句,让人想到无论植物还是人生,都有苦才有甜,正所谓风吹雨打知生活,苦尽甘来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