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菱的种殖方法
推荐文章
鲜嫩菱角
八月中秋,丹桂飘香,自然让人首先想到的是闸蟹脚痒,爬向餐桌,以快朵颐。于我,却率先想到的是老菱。大闸蟹固然肥美,奈何性凉,加之价钱不菲,不是每个人都有福享用。老菱不然,平常河鲜,得之容易。有水处,常有之,特别是我们江浙一带,水网密布,气候适宜,自然易得。菱,又称芰、风菱、乌菱、菱角、水栗、菱实、芰实,菱科菱属,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原产欧洲,中国南方,尤其以长江下游太湖地区和珠江三角洲栽培最多。
二角为菱,形似牛角。三角、四角为芰。生长在湖泊中。菱落在泥中,最易生长。有野菱、家菱之分,均在三月生蔓延长。叶浮在水上扁而有尖,很是光滑,叶下有茎。五六月开小白花,在夜里开放,白天而合上,随月亮的圆缺而转移。它的果实有好几种:没有角、两角、三角、四角。角中带刺,尖细而脆,长在角尖。根二型:着泥根铁丝状,着生于水底泥中;同化根,羽状细裂,裂片丝状,淡绿色或暗红褐色。茎圆柱形、细长或粗短。叶二型:浮水叶互生,聚生于茎端,在水面形成莲座状菱盘。
牛角菱的功效与作用(牛角菱怎么煮)
菱角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葡萄糖、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1、B2、C,胡萝卜素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古人认为多吃菱角可以补五脏,除百病,且可轻身,所谓轻身,就是有减肥健美作用,因为菱角不含使人发胖的脂肪。《本草纲目》中说:菱角能补脾胃,强股膝,健力益气,菱粉粥有益胃肠,可解内热,老年人常食有益。据近代药理实验报导:菱角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可用之防治食道癌、胃癌、子宫癌等。
老菱
记忆中,小时候最快乐的事就是采菱。邓小姐的一曲“采红菱”相信大家至今亦耳熟能详,随口能唱。曲调欢快,轻柔婉转,柔美动听,朗朗上口,过耳不忘,画面感强,把采菱的乐趣描绘的细致入微:芦花飞舞,船摇,水荡。一池碧水就如凝结的翡翠。荷花荡里传来玲珑婉转歌声,那曲声柔美动听。让人的心儿也跟着曲声荡扬。一舟缓缓划过,舟上坐了几个妙龄女子。她们口里吟唱的是采菱曲,江南流行唱这个曲子。她们卷起衣袖,露出白皙丰润的手臂。她们裤腿也挽起,腿上肌肤也如同凝脂般润滑。她们唱着歌儿,同时把手伸进水里,富有节奏地采摘着菱角。斜阳照耀在水面上,把水面也染个通红。相映而下,更显得她们动作的婀娜。
南朝梁江淹写《采菱曲》,曲中言道:“秋日心容与,涉水望碧莲。紫菱亦可采,试以缓愁年。”他说采菱可以缓解忧愁,其实应该是优美的曲调让人淡忘心中忧愁。我心中烦恼的时候,听一些轻柔的曲调心情会舒缓许多,而且百听不厌。就如唐朝张九龄说:“兰棹无劳速,菱歌不厌长”。(·张九龄《东湖临泛饯王司马》)。
刘禹锡也写《采菱曲》,而且他写得很长。他写到:“白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锦彩鸾翔。荡舟游女满中央,采菱不顾马上郎。争多逐胜纷相向,时转兰桡破轻浪。”菱角如锦缎一样飘荡在水中,采菱女子连心上人都来不及顾及,争着去采菱角,她们争着划向那菱角多地方。兰桨一道道划过掀起一层轻浪。菱角吸引力确实很大啊。他又写采菱曲声:“屈平祠下沅江水,月照寒波白烟起。一曲南音此地闻,长安北望三千里。”,美丽曲声连三千里外长安都能听到,可见其魅力巨大。
唐朝的温庭筠在长安看到有人坐船东归(唐朝的大运河可以从长安坐船直下江南)。想起故乡菱角。他写到:“飘然篷艇东归客,尽日相看忆楚乡”。小小菱角勾起人的思乡的愁绪。可见菱角的在诗人心中的地位。
采菱
早在夏天,我们就迫不及待地下水翻看菱叶,期待菱角早点成熟。翻着翻着,一些初长成的小菱角就钻入我们小小的口中。轻轻采摘下来,慢慢剥开嫩皮,雪白的小菱米就映入眼帘,对着它吹一口气,向小嘴里一挤,上下牙齿一咬合,香气四溢,细细一咂,菱汁满颊,甜嫩可口,就算是尝到鲜了。
吃着吃着,到了阳历八月,天气渐凉,菱角渐老,我们就在中午或者下午放学后,扛着木质澡盆,一溜小跑到菱塘边,抛下澡盆,一跃而入,奋力划向塘中心地带,挨个翻菱叶,仔细搜寻菱角。塘中心处平时一般无人采摘,果实较丰富,家菱、野菱,两角菱、四角菱,红菱、黑菱,应有尽有。边采边吃,及至肚圆打嗝,就带着战利品划向岸边,顶着重重的澡盆,拎着小竹篮,伴着骄阳或余辉,凯旋而归。
野生菱角
收获的菱角当然不会一人独吞,回来匀出一些给邻居品尝,其余的就分成三份,一份生吃,一份剥成菱米做菜,另外一份就下锅煮成熟的再吃。
生吃老菱,得费点力气,菱皮很坚实,要么咧开嘴使劲咬,经常口内腔被其尖尖的角戳伤,可还是坚定吃货的信心,非咬开不可。菱汁顺着嘴角流淌,像喝牛奶或豆浆,粘粘的,甜甜的。好不容易咬开了,菱米却又被破坏了完整,慢慢用小手指掏着吃,舔舔嘴角,咂咂双唇,摇头晃脑,其乐无穷。既是对美味的赞许,也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肯定。
菱米可做的菜有很多。可以炒蔬菜,可以煮鱼,可以烧猪肉,可以烧鸡块,可以粉碎后做汤,当然了,那时候经济拮据,主要还是作为素食佐料。
煮熟的老菱,是这个季节常见的零食。通过高温烹煮,菱角更加干净了,吃起来也卫生了。去除了菱角表皮的生涩味,用牙咬着也舒服、清爽了许多。大部分是先用刀切开菱角,这样,就更容易尝用了。捏着半只菱角,送入口内也不怕菱角尖伤人了。用小劲一咬,手指轻轻一挤,半个菱米就进入口中。煮过的菱米很有嚼劲,有糯性,粉粉的,细细品味,齿颊芬芳。当饱又美味,不失为一大美食。
剥开的菱角
菱角的外壳当然是舍不得当废物扔掉的,集中在一起,晒干后可以当燃料。
老菱,作为祭月的必然供奉品,已是约定俗成,难道嫦娥姐姐也好这一口?
现在,我基本上是不会再下河采菱了,再见老菱,大多也是在中秋前后,买到手的也是煮好的熟菱,再也享受不到当年下河采摘的乐趣了。